歡迎來到三角學的世界!
各位同學,大家好!準備好探索一個超實用的數學分支——三角學了嗎?它聽起來可能有點複雜,但其實它就是研究三角形的學問。
你有沒有想過,人們是怎樣在不爬樹的情況下,量度一棵大樹或一幢高樓大廈的高度?又或者,視像遊戲設計師是怎樣創造出引人入勝的3D世界?答案就是他們都運用了三角學!在這個章節裡,你將會學到量度遙不可及的角度和距離的秘訣,並會明白三角形是如何成為我們周圍世界中許多事物的隱藏基石。
剛開始時如果覺得有點困難,也不用擔心。我們會把所有內容拆解成簡單易明的步驟。讓我們開始吧!
第一部分:基礎篇——認識直角三角形
首先,快速複習一下
三角學是關於一種特別的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任何一個角恰好是90度的三角形(就像正方形的角一樣),就是直角三角形。
邊的命名
在三角學中,直角三角形的三條邊都有特別的名稱。但有個小訣竅:其中兩條邊的名稱會根據你所觀察的角度而改變!我們將使用希臘字母θ(讀作theta,希塔)來代表我們的角度。
1. 斜邊
這個最簡單了!斜邊永遠是直角三角形中最長的邊,而且它總是位於90度直角的對面。
2. 對邊
對邊是指在你感興趣的角度θ的正對面那條邊。
3. 鄰邊
鄰邊是指在角度θ旁邊,但不是斜邊的那條邊。你可以把「鄰邊」想像成「鄰居」一樣。例子:想像你正站在角度θ的位置。房間對面的牆是你的「對邊」。你旁邊的牆是你的「鄰邊」!而你上方傾斜的天花板就是「斜邊」。
重要提示:如果你改變了所觀察的角度,對邊和鄰邊的位置會互換!但斜邊永遠保持不變。
重點提示
在直角三角形中,我們必須根據所選的角度(θ),正確標記斜邊、對邊和鄰邊。這是最關鍵的第一步!
第二部分:三大基本比——SOH CAH TOA
甚麼是三角比?
三角學給了我們三個神奇的工具,它們能把直角三角形的角度和邊長連繫起來。這些工具分別稱為正弦(sine)、餘弦(cosine)和正切(tangent)。我們通常會把它們簡寫為sin、cos和tan。
神奇的記憶口訣:SOH CAH TOA
這是所有數學中最著名的助記法,更是你成功的關鍵!大聲地唸出來:「SOH - CAH - TOA」。
它們的意思是:
SOH 代表:Sin(正弦)= Opposite(對邊) / Hypotenuse(斜邊)
$$sin(θ) = \frac{Opposite}{Hypotenuse}$$
CAH 代表:Cos(餘弦)= Adjacent(鄰邊) / Hypotenuse(斜邊)
$$cos(θ) = \frac{Adjacent}{Hypotenuse}$$
TOA 代表:Tan(正切)= Opposite(對邊) / Adjacent(鄰邊)
$$tan(θ) = \frac{Opposite}{Adjacent}$$
如何運用SOH CAH TOA
當你需要找出缺失的邊長或角度時,請跟著這些簡單的步驟:
步驟一:選擇你的角度(θ)。這個角度可以是已知角度,也可以是你想要找出的角度。
步驟二:從你選擇的角度θ出發,標記三角形的三條邊:斜邊(H)、對邊(O)和鄰邊(A)。
步驟三:看看你已知甚麼,需要甚麼。如果你已知對邊和斜邊(O和H),就用SOH!如果你已知鄰邊和斜邊(A和H),就用CAH!如果你已知對邊和鄰邊(O和A),就用TOA!
步驟四:寫下方程式並解出未知數的值。這部分你需要用到計算機!請確保你的計算機設定為「度」(Degrees)模式(在屏幕上尋找DEG字樣)。
常見錯誤提醒
- 忘記先標記邊。這是導致錯誤的頭號原因!
- 混淆了應該使用哪個三角比。請務必寫下SOH CAH TOA來幫助你選擇。
- 當尋找角度時,記得使用計算機上的反三角函數按鈕,它們看起來像$$sin^{-1}, cos^{-1},$$ 或 $$tan^{-1}$$。
重點提示
SOH CAH TOA是三角學的關鍵。它會告訴你,根據你已知和想找的邊,應該使用哪個三角比(sin、cos或tan)。
第三部分:特殊角(30°、45°、60°)
無需計算機!
有些角度在數學和設計中非常常用,因此知道它們的精確三角比值而無需使用計算機是非常有用的。這些特殊角就是30°、45°和60°。這些值通常是包含平方根的簡單分數。
特殊角數值表
以下是你應該熟悉的值。雖然你可以從特殊三角形中推導出它們,但目前我們重點是記住它們。
角度 (θ) | sin(θ) | cos(θ) | tan(θ)
----------------------------------------------------------------------
30° | $$ \frac{1}{2} $$ | $$ \frac{\sqrt{3}}{2} $$ | $$ \frac{1}{\sqrt{3}} $$
----------------------------------------------------------------------
45° | $$ \frac{1}{\sqrt{2}} $$ | $$ \frac{1}{\sqrt{2}} $$ | $$ 1 $$
----------------------------------------------------------------------
60° | $$ \frac{\sqrt{3}}{2} $$ | $$ \frac{1}{2} $$ | $$ \sqrt{3} $$
你知道嗎?
你發現規律了嗎?30°的正弦值與60°的餘弦值相同。而60°的正弦值與30°的餘弦值也相同。這可不是巧合,我們將在下一部分解釋原因!
重點提示
記住或能夠快速找出30°、45°和60°的精確三角比值,是一個非常棒的技能,它能幫助你更快、更準確地解決問題。
第四部分:重要性質與關係
三個三角比之間有著奇妙的關係。理解這些性質(也稱為恆等式)會讓你擁有三角學的「超能力」!這些性質適用於任何介乎0°和90°之間的角度θ。
性質一:商數恆等式
這個性質將tan、sin和cos連結在一起。
$$tan(θ) = \frac{sin(θ)}{cos(θ)}$$
如果你仔細想想,這是很合理的:$$(\frac{O}{H}) / (\frac{A}{H}) = \frac{O}{H} \times \frac{H}{A} = \frac{O}{A}$$,這正是tan(θ)的公式!
性質二:畢氏恆等式
這是最著名的恆等式,它的命名源於畢達哥拉斯定理(或稱畢氏定理)。
$$sin^2(θ) + cos^2(θ) = 1$$
注意:$$sin^2(θ)$$只是$$(sin(θ))^2$$的一種比較「花俏」的寫法。如果你已知cos(θ)想找出sin(θ),反之亦然,這個法則將會非常有用。
性質三:餘角
餘角是指兩個加起來等於90°的角度。
在任何直角三角形中,那兩個非直角總是互為餘角。這引導出一個巧妙的技巧:
$$sin(90° - θ) = cos(θ)$$
$$cos(90° - θ) = sin(θ)$$
這就是為什麼sin(30°) = cos(60°)的原因,因為30°和60°加起來剛好是90°!
正切也有一個類似的關係:
$$tan(90° - θ) = \frac{1}{tan(θ)}$$
性質四:三角比的變化趨勢
當角度θ變大(趨近90°時):
- sin(θ)的值會增加(從略大於0逐漸趨向1)。
- cos(θ)的值會減少(從接近1逐漸趨向0)。
- tan(θ)的值會增加(從略大於0並變得非常大)。
快速複習框
重要恆等式回顧:
- $$tan(θ) = \frac{sin(θ)}{cos(θ)}$$
- $$sin^2(θ) + cos^2(θ) = 1$$
- $$sin(90° - θ) = cos(θ)$$
重點提示
三角比並非隨機的;它們由強大且可預測的法則聯繫在一起。了解這些恆等式能幫助你解決更複雜的問題。
第五部分:三角學在現實世界中的應用!
好的,讓我們運用所有這些知識來解決一些實際問題。這就是三角學真正大放異彩的地方!
仰角和俯角
當你向上或向下看東西時,這些角度有著特別的名稱。
- 仰角:這是你從水平線向上看的角度。(想像一下從地面向上看旗杆頂部的角度)。
- 俯角:這是你從水平線向下看的角度。(想像一下你站在懸崖上,向下看水中的小船)。
重要提示:從地面到物體的仰角,永遠等於從物體到地面的俯角!它們與平行水平線形成一個「Z」字形。
梯度
梯度衡量了斜坡的陡峭程度,例如小山丘或斜道。你可能聽過它被稱為「高度差除以水平距離」。
$$Gradient = \frac{Vertical Rise}{Horizontal Run}$$
你猜怎麼著?在直角三角形中,「高度差」就是對邊,「水平距離」就是鄰邊。這意味著……
$$Gradient = \frac{Opposite}{Adjacent} = tan(θ)$$
所以,斜坡的梯度其實就是其傾斜角(θ)的正切值!
方位角
方位角用於導航,以描述方向。有兩種主要類型你需要知道。
1. 真方位角
- 從正北方向(000°)開始,順時針量度。 - 總是寫成三位數。 - 例子:東是090°,南是180°,而45°的方向將寫成045°。
2. 羅盤方位角
- 從正北(N)或正南(S)開始。 - 然後說明向東(E)或向西(W)的角度。 - 例子:N40°E表示從正北方向開始,向東轉40度。S20°W表示從正南方向開始,向西轉20度。重點提示
三角學是解決現實世界問題的強大工具。透過建立直角三角形,你可以找出高度(利用仰角)、陡峭程度(利用梯度)和方向(利用方位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