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科技與設計科溫習筆記:設計實踐

各位同學好!歡迎來到「設計實踐」的溫習筆記。這一章非常重要,因為它會深入探討設計的「實踐方法」。我們會一起發掘設計師的思維模式、他們創造出色產品的步驟,以及如何透過合作將一個簡單的意念變成現實。你可以把它想像成一本實用指南,助你成為一位出色的解難者。準備好了嗎?我們開始吧!


1. 設計基礎元素:優良設計的基石

在設計任何東西之前,你必須先認識一些基本要素。這些就是「設計基礎元素」。它們就像設計師的字母表一樣,你需要將它們組合起來,才能傳達有意義的訊息。

主要元素有哪些?

線條:最基本的元素。可以是直線、曲線、粗或幼。線條可以引導視線或營造氣氛。例如,汽車上流暢的曲線可以讓它看起來既高速又具未來感。
2D 圖形 / 形狀:扁平、閉合的區域。想像一下圓形、正方形或標誌。
3D 立體形態:具深度的形狀,例如立方體、球體,或水瓶的形狀。
空間:物件周圍及之間的區域(負空間)。好好利用空間能讓設計顯得平衡,不會過於雜亂。
顏色:一種強大的工具,能影響我們的情緒(心理影響)。例如,紅色可以代表危險或興奮,而藍色則能帶來平靜和信任的感覺。
構圖與組織原則:如何排列所有元素。良好的構圖能創造平衡、韻律和焦點,讓設計易於理解。

重大平衡點:功能與美學

每件產品都有兩項主要特質。別擔心,這些詞語聽起來一點也不複雜!

1. 功能:這關乎產品「做甚麼」。它是否運作正常?是否容易使用?是否安全可靠?
例子:水煲的主要功能是快速安全地把水煮沸。

2. 美學:這關乎產品「外觀和觸感」。它是否美觀?質感是否舒適(觸覺特性)?顏色和形狀配搭得好嗎?
例子:水煲可以是時尚、現代的不銹鋼設計,也可以是可愛的復古風格。這就是它的美學吸引力。

一個出色的設計,在功能和美學之間有著完美的平衡。一張漂亮卻無法坐的椅子,就是功能上的失敗。一張舒適卻極度醜陋的椅子,就是美學上的失敗。最好的產品,就像設計精良的智能手機一樣,不僅運作出色,外觀也同樣令人驚艷。

重溫小盒子

• 設計基礎元素:基本工具,例如線條、形狀、顏色和空間。
• 功能:產品運作的效能。
• 美學:產品的外觀和觸感。
• 目標:創造兼具功能和美學的產品。


2. 設計流程:你的解難路線圖

設計不只是一刻奇妙的「啊哈!」靈感。它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有清晰的步驟,我們稱之為「設計流程」。它不是一條直線,更像一個螺旋。你可能會向前走幾步,然後又回到原點,改進你的想法。

簡單的螺旋式步驟循環:

想像一下你要設計一個全新、更實用的書包。以下是如何運用設計流程:

步驟一:識別需求。
你留意到學生的書包很重、雜亂,而且背起來不舒服。你需要識別用戶(學生)和顧客(家長)真正想要什麼。

步驟二:研究和收集資料。
你會審視現有的書包(競爭產品),訪問學生他們遇到的問題,並研究新材料。你可能會使用的方法包括文獻搜索(閱讀文章)或性能測試(測試現有書包的防水性能)。

步驟三:產生及發展意念。
這就是最有趣的部分!你會運用創意思考技巧(我們接下來會介紹這些技巧),草擬出許多不同的書包意念。你會考慮不同的選項和替代方案。

步驟四:製作模型或原型。
你會把你最好的意念製作成一個簡單的模型。這可能是一個詳細的繪圖、一個3D電腦模型,甚至是用紙板和布料製成的粗略版本。這有助你檢視該意念在現實世界中是否可行。

步驟五:測試和評估。
你會請學生試用你的原型。它舒服嗎?能裝下他們所有的書嗎?你會對哪些地方可行、哪些不可行進行批判性評估。你亦可能會進行成本效益評估,看看材料是否負擔得起。

步驟六:改良和重複。
根據收到的意見,你回到上一步並改進你的設計。也許肩帶需要更多襯墊,或者口袋的位置不對。你會不斷改良,直到得到一個出色的最終產品。

重點提示

設計流程是一個結構化但彈性的循環(識別需求 -> 研究 -> 意念 -> 原型 -> 測試 -> 改良)。它能幫助你邏輯地解決問題,並確保你的最終產品真正符合用戶的需求。


3. 設計中的創造力:如何產生好點子

每個人都可以很有創意!這是一項可以練習的技能。設計師會運用特殊的技巧來拓展思維,並提出創新的意念。別擔心你的第一個意念不完美;目標是盡可能地產生大量意念!

常用的創意思考技巧:

腦力激盪(Brainstorming):最著名的技巧!集合一班人,每個人都大聲說出自己的想法。第一原則是:在腦力激盪過程中,沒有壞的點子。盡情地把所有想法說出來吧。你可以稍後再整理它們。

橫向思考(Lateral Thinking):這意味著「從側面思考」,或從一個全新的角度看問題。與其問「我們如何製作一把更好的雨傘?」,你可能會問「我們如何保持人們身體乾爽?」。這可能會引導你思考防水外套或有蓋行人道等點子,而不僅僅是一把更好的雨傘。

類比法(Analogy):將你的問題與完全不同的事物進行比較。例如,在設計頭盔時,你可能會觀察烏龜殼的結構,從中汲取強度和保護方面的靈感。

建設性不滿(Constructive Discontent):這是指審視現有產品並提問:「為什麼這東西這麼煩人?我怎樣才能讓它變得更好?」許多偉大的發明都是源於對現狀的不滿。

適應法(Adaptation):將一個概念從一個情境中抽取出來,並應用於另一個情境。例如,記憶棉床墊中使用的技術最初是由美國太空總署(NASA)為飛機座椅開發的。

你知道嗎?

魔術貼(Velcro)這種鉤環緊固件的發明,是源於一位瑞士工程師在散步後仔細觀察了黏在他狗毛上的蒼耳。這正是一個完美例子,說明如何運用自然界的類比來解決問題!

重點提示

創造力是一個過程。運用腦力激盪橫向思考等技巧,在選定最佳意念之前,產生廣泛的點子。


4. 項目管理與團隊合作:將意念付諸實踐

如果你無法將一個好點子變成真正的產品,那它也只是空想。「項目管理」是規劃和組織資源的技能,以成功並準時地完成項目。把它想像成策劃一個大型學校活動——你總需要一個周詳的計劃!

管理計劃的關鍵部分:

成本預算:製作這個需要多少成本?你需要為材料、人工和其他開支預算。
時間管理:設計流程的每個階段將花費多長時間?制定時間表或里程碑有助於確保所有人按計劃進行。
任務分析與工作流程:將大型項目分解為更小、易於管理的任務,並決定誰做什麼,以及按什麼順序進行。
團隊分工:根據隊員的技能決定誰負責哪些任務。
品質檢查與控制:設定標準,以確保最終產品品質優良並按預期運作。

團隊合作至關重要,因為設計工作幾乎從來都不是單人匹馬能完成的。團隊成員之間良好的溝通和協作是成功的關鍵。每個人都需要理解目標以及他們在實現目標中所扮演的角色。

重點提示

項目管理是關於規劃你的成本時間任務。良好的團隊合作和清晰的溝通是遵循計劃並創造成功產品所必需的。


5. 設計師與工程師的角色:硬幣的兩面

要創造一個成功的產品,你通常需要兩種關鍵的專家:設計師和工程師。他們各有側重,但必須緊密合作。

設計師專注於「為何」和「是甚麼」:
• 他們是用戶的倡導者,專注於人的體驗。
他們會問:人們為何需要這個?它應該看起來和感覺起來如何?人們將如何與它互動?它是否易於使用且令人愉快?
• 他們的工作涉及用戶研究、美學、人體工學(為人類舒適度和效率而設計),以及整體用戶體驗。

工程師專注於「如何」:
• 他們是問題解決者,專注於使設計成為可能。
他們會問:我們如何建造這個?什麼材料足夠堅固?我們如何讓電子元件運作?我們能高效安全地製造這個嗎?
• 他們的工作涉及物理學、材料科學、機械學,並確保產品功能正常、可靠且安全。

現實例子:設計智能手機

一位設計師會決定手機的形狀、握在手中的感覺、螢幕尺寸、顏色,以及軟件界面(圖標和菜單)應如何運作才能直觀易用。
br /> 而一位工程師則會想辦法如何將電池、處理器和鏡頭裝入那纖薄的設計中,外殼應使用哪些材料,以及如何確保手機不會過熱。

他們需要持續溝通。如果工程師說設計師的超薄設計中沒有足夠空間容納大容量電池,他們就必須合作尋找一個折衷方案,以生產出色的最終產品。

總結

設計實踐」是從一個意念到製成品的完整旅程。它始於理解基本基礎元素(如美學與功能),遵循結構化的設計流程,運用創意思考產生意念,依靠良好的項目管理來保持進度,並需要設計師和工程師之間的緊密協作。掌握這些技能將幫助你應對任何設計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