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筆記:貨幣需求、貨幣供應與利率釐定

各位同學大家好!歡迎來到宏觀經濟學一個超級重要的課題!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你的儲蓄戶口利率會變動?或者為什麼有時候借錢的成本會更高?本章將會為你揭示這些答案!我們將會逐步拆解貨幣的「價格」— 利率 — 是如何在經濟中釐定的。這聽起來可能有點複雜,但我們會一步步來學習。掌握這個知識,將有助你理解關於經濟的大新聞,甚至是你個人的理財決策。我們開始吧!


1. 貨幣需求 (Md)

首先,當經濟學家談論「貨幣需求」時,他們指的並不是「想變富有」這種願望。我們都想呀!相反,它的意思是:你希望以實際貨幣形式(例如現金或銀行存款)持有多少財富,而不是以其他資產(例如股票或物業)的形式。

你可以這樣理解:假設你有$50,000存款。你會把所有錢都藏在床下嗎?還是存入儲蓄戶口?又或是用來買股票?你決定以現金或簡單銀行存款形式持有的金額,就是你的貨幣需求。

我們持有貨幣主要有兩個原因:

交易動機需求

這是最顯而易見的原因。我們需要貨幣來進行日常的買賣。

  • 這是什麼:為日常購買目的而持有的貨幣。這是你用來吃午餐、搭港鐵、購物和支付帳單的錢。
  • 主要影響因素:收入 (Y)。你的收入越高,就越傾向於消費。要消費更多,你就需要持有更多貨幣。因此,收入與交易動機需求之間存在正向關係
    例子:一個大學生可能只需要銀包裡有$200就可以應付幾天的開支,但一個高收入的專業人士可能需要$2,000來應付他們的日常開銷、商務午餐和交通費。收入越高,交易動機需求就越高。
重溫小盒子

交易動機需求:用於日常開支的貨幣。
收入 (Y) 上升 ↑,交易動機需求就上升 ↑。

資產動機需求

這是指將貨幣作為儲存財富的安全方式。貨幣的流動性非常高(意思是很易花費),而且非常安全(其價值不會像股票一樣一夜之間暴跌)。然而,持有貨幣是有成本的!

  • 這是什麼:作為儲存價值而持有的貨幣,而非債券或股票等其他資產。
  • 主要影響因素:名義利率 (i)。利率是持有貨幣的機會成本

不用擔心,「機會成本」在這裡很簡單!

想像你手上有一萬港元。你有兩個選擇:

  1. 持有現金:你賺取0%利息。
  2. 購買債券:債券每年支付5%利息。你將賺取$500。

選擇持有$10,000現金,你就是放棄了本來可以賺取的$500。這筆放棄的利息就是機會成本。所以,名義利率就是持有貨幣的機會成本

  • 兩者關係:這是一個負向關係
    • 當利率時(例如10%),持有貨幣的機會成本非常高。你寧願把錢投入能賺取高利息的資產。因此,你的資產動機需求會
    • 當利率時(例如0.5%),你持有現金所損失不多。機會成本較低。因此,你的資產動機需求會
重溫小盒子

資產動機需求:將貨幣作為安全的財富儲存方式。
名義利率 (i) 上升 ↑,持有貨幣的機會成本上升 ↑,因此資產動機需求下降 ↓。

整體貨幣需求 (Md) 曲線

如果我們將所有這些畫在一張圖表上,Y軸為名義利率,X軸為貨幣數量,那麼貨幣需求 (Md) 曲線是向下傾斜的。這顯示了利率與貨幣需求量之間的負向關係。

  • 利率的變化會導致Md曲線的沿線移動
  • 收入的變化會導致整個Md曲線的轉移。(收入增加會使Md曲線向右轉移。)
貨幣需求重點提示

人們需求貨幣有兩個原因:交易(與收入相關)和作為安全資產(與利率相關)。整體貨幣需求會隨收入上升而增加,並隨名義利率上升而減少。


2. 貨幣供應 (Ms)

這部分簡單得多!貨幣供應是指經濟中流通的貨幣總量。

誰控制貨幣供應?

在我們簡化的模型中,我們假設貨幣供應由中央銀行控制。在香港,這個角色主要由香港金融管理局 (金管局) 履行。

中央銀行通過其政策決定經濟中的貨幣數量。這意味著貨幣供應量不取決於利率。

貨幣供應 (Ms) 曲線

由於貨幣供應在任何特定時間都由中央銀行固定,無論利率如何,貨幣供應 (Ms) 曲線都是一條垂直線

  • 如果中央銀行決定增加貨幣供應,垂直的Ms曲線會向右轉移
  • 如果中央銀行決定減少貨幣供應,垂直的Ms曲線會向左轉移
你知道嗎?

與大多數只有中央銀行發行貨幣的國家不同,香港的紙幣由三間商業銀行發行:滙豐銀行、渣打銀行和中國銀行。金管局授權並監督這個過程,有效地控制了貨幣供應。

貨幣供應重點提示

貨幣供應由中央銀行決定,並且獨立於利率。其曲線是一條垂直線


3. 利率釐定:貨幣市場

現在,讓我們將需求和供應結合起來,找出「價格」!貨幣的「市場」被稱為貨幣市場。貨幣的「價格」就是均衡利率

均衡利率是指貨幣需求量等於貨幣供應量的地方。在圖表上,這就是向下傾斜的Md曲線與垂直的Ms曲線相交的地方。

達致均衡

如果利率不在均衡水平,市場將會自然調整。

情況一:利率過高

如果當前利率高於均衡水平,貨幣供應量將大於需求量 (Ms > Md)。這就是貨幣過剩

  • 人們在該高利率下持有的貨幣量,超出了他們的意願。
  • 他們會嘗試通過購買賺取利息的資產,例如債券,來擺脫這些過剩的貨幣。
  • 債券需求增加,推高了債券價格。
  • 重要:當債券價格上升時,其有效利率會下降。
  • 利率將繼續下降,直至達到Md = Ms的均衡水平。
情況二:利率過低

如果當前利率低於均衡水平,貨幣需求量將大於供應量 (Md > Ms)。這就是貨幣短缺

  • 人們想持有的貨幣量,多於經濟中可用的貨幣量。
  • 為了獲得更多貨幣,他們會出售其資產,例如債券。
  • 債券供應增加,推低了債券價格。
  • 當債券價格下跌時,其有效利率會上升。
  • 利率將繼續上升,直至達到Md = Ms的均衡水平。

均衡轉移:什麼會改變利率?

這是考試的關鍵部分!當Ms或Md曲線轉移時,利率就會改變。

情景A:貨幣供應量的變化

假設金管局增加了貨幣供應

  1. 垂直的Ms曲線向右轉移
  2. 在舊利率水平下,現在出現了貨幣過剩(新的Ms大於Md)。
  3. 人們持有過剩貨幣,於是他們購買債券。
  4. 債券價格上升,利率下跌
  5. 這個過程會持續,直至達到新的、較低的均衡利率。

結論:貨幣供應增加導致均衡利率下降。(反之亦然!)

情景B:貨幣需求的變化

假設經濟強勁增長,每個人的收入都增加了

  1. 交易動機需求上升。
  2. 整個Md曲線向右轉移
  3. 在舊利率水平下,現在出現了貨幣短缺(新的Md大於Ms)。
  4. 人們需要更多貨幣來進行交易,因此他們出售債券以獲取現金。
  5. 債券價格下跌,利率上升
  6. 這個過程會持續,直至達到新的、較高的均衡利率。

結論:貨幣需求增加(由於收入提高)導致均衡利率上升。(反之亦然!)

利率釐定重點提示

名義利率由貨幣需求和貨幣供應的相互作用決定。它是使市場達到平衡的利率。任何改變貨幣供應 (Ms) 的政策,或任何改變貨幣需求 (Md) 的經濟事件,都將導致一個新的均衡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