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

各位同學好!歡迎來到宏觀經濟學中其中一個最重要的課題。你有沒有想過是誰在「掌舵」經濟呢?為什麼政府有時會派錢(例如消費券),又為什麼利率會上上落落?這一章將為你解答這些問題!

你可以把經濟想像成一輛汽車。有時它開得太慢(經濟衰退),有時又開得太快(高通脹)。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就像汽車的油門和剎車踏板。它們是政府和中央銀行用來保持經濟平穩運行的兩個主要工具箱。

一開始如果覺得有點複雜,不用擔心!我們會通過簡單的例子和比喻來逐一解說。準備好了嗎?我們開始吧!




第一部分:財政政策(政府的工具箱)

什麼是財政政策?

財政政策是指政府利用政府開支稅收來影響經濟的手段。

這就像管理一個龐大的家庭預算。政府決定向市民徵收多少錢(稅收),以及花多少錢在公共服務上(開支)。這些決策可以加速或減慢整個經濟的運行。

誰負責呢?在香港,這就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職責,由財政司司長每年公佈財政預算案。

政府預算案:一個平衡的藝術

政府每年在開支和稅收方面的計劃稱為預算案。有三種可能的結果:

  • 收支平衡預算:政府收入(稅收)= 政府開支。(花費的剛好是賺到的。)
  • 赤字預算:政府收入(稅收)< 政府開支。(花費比賺到的多。政府必須借貸來彌補差額。)
  • 盈餘預算:政府收入(稅收)> 政府開支。(賺到的比花費的多。政府有多餘的錢。)
快速回顧小貼士

財政政策:運用政府開支(G)和稅收(T)來管理經濟。
赤字:G > T
盈餘:G < T
收支平衡:G = T

財政政策工具 #1:公共開支(政府開支)

這是財政政策中「開支」的部分。它涵蓋了政府為提供商品和服務以及支援社區所花費的所有金錢。

按職能分類(錢花在哪裡?):

  • 教育:興建學校、支付教師薪金。
  • 社會福利:為長者和有需要人士提供支援。
  • 醫療:營運公立醫院和診所。
  • 基礎建設:興建道路、橋樑和港鐵線路。

你知道嗎?衡量政府在經濟中作用規模的一個常見方法是查看公共開支佔本地生產總值(GDP)的百分比。這告訴我們總體經濟活動中有多少是由政府推動的。

財政政策工具 #2:稅收

這是政府籌集資金的方式。稅收有多種分類方法。

分類 1:直接稅與間接稅
  • 直接稅:由被徵稅的個人或公司直接繳納的稅款。稅務負擔不容易轉嫁給其他人。
    香港例子:利得稅(針對公司)、薪俸稅(針對你的收入)。
  • 間接稅:對商品和服務徵收的稅款。賣方將稅款繳給政府,但可以通過收取更高的價格將負擔轉嫁給買方。
    香港例子:印花稅(針對物業和股票交易)、煙草稅(針對香煙)。
分類 2:稅率(稅收與收入的關係)
  • 累進稅:隨着收入增加,收入中作為稅款繳納的百分比增加。收入較高的人,其收入中繳納稅款的比例也較大。這通常被視為減少收入不均的一種方式。
    例子:香港薪俸稅的累進稅率。
  • 比例稅:無論收入水平如何,收入中作為稅款繳納的百分比都保持不變
    例子:如果每個人都繳納統一的15%稅率,無論他們賺多少錢。
  • 累退稅:隨着收入增加,收入中作為稅款繳納的百分比減少。收入較低的人,其收入中繳納稅款的比例反而較大。
    例子:每人固定繳納100港元的稅款。對於賺取1,000港元的人來說,那是他們收入的10%。對於賺取10,000港元的人來說,這只佔1%。這可能會加劇收入不均。
「良好」稅制原則

著名經濟學家亞當·斯密提出了良好稅制的四項原則。記住它們的一個好方法是C-C-E-E

  1. 確定性 (Certainty):納稅人應該清楚知道要繳納多少稅款以及何時繳納。沒有意外!
  2. 方便性 (Convenience):繳納稅款對納稅人來說應該是容易和直接的。
  3. 效率 (Economy):徵收稅款的成本應該低於它所產生的稅收收入。
  4. 公平性 (Equity):稅收應該是公平的。(這可以有多種含義,例如根據人們的支付能力來徵稅)。

香港的稅收原則:香港採用地域來源原則。這意味著你只對「源於或產生於」香港的收入繳稅。如果你從海外工作賺取收入,你通常不需要為其繳納香港稅款。

財政政策的運用:擴張性與緊縮性

這就是政府運用其工具來駕馭經濟的地方。目標是彌補通脹缺口(當經濟過熱時)或通縮(產出)缺口(當經濟處於衰退時)。

擴張性財政政策(踩油門 ⛽)

目標:在經濟衰退期間(當產出低且失業率高時)刺激經濟。

如何實施:

  • 增加政府開支(G ↑)
  • 減少稅收(T ↓)

這通常會導致赤字預算

過程(使用總需求—總供給模型):

  1. 政府增加開支(例如,興建新橋樑)或減稅(給予市民更多可支配收入)。
  2. 這導致總需求(AD)增加,因為G是AD的一個組成部分(Y = C+I+G+NX),或者T下降會增加C。
  3. AD曲線向右移動
  4. 結果:產出水平增加價格水平增加。(更多就業機會,但有一定通脹風險)。

真實世界例子:香港政府的消費券計劃就是一種擴張性財政政策,旨在刺激消費開支。

緊縮性財政政策(踩剎車 ブレーキ)

目標:在經濟過熱並面臨高通脹時為經濟降溫。

如何實施:

  • 減少政府開支(G ↓)
  • 增加稅收(T ↑)

這通常會導致盈餘預算

過程(使用總需求—總供給模型):

  1. 政府減少開支或增加稅收。
  2. 這導致總需求(AD)減少。
  3. AD曲線向左移動
  4. 結果:產出水平減少價格水平減少。(有助於控制通脹,但有經濟放緩的風險)。
一個特殊情況:開支和稅收同時增加相同金額

如果政府同時增加開支和稅收,且增加的金額完全相同(預算平衡變化),會怎麼樣呢?你可能會認為效果會互相抵消,但事實並非如此!

G和T同時等量增加仍然是擴張性的。這是因為政府每花一塊錢(G)都會直接進入總需求(AD)。然而,當市民的稅款增加一塊錢時,他們不會將消費(C)減少整整一塊錢(他們也會減少儲蓄)。因此,G的增加對AD的影響大於稅款增加導致的C的減少。淨效果是對經濟的小幅提振。

要點回顧:財政政策
  • 財政政策運用政府開支稅收
  • 擴張性政策(G↑或T↓)通過使AD右移來對抗經濟衰退。
  • 緊縮性政策(G↓或T↑)通過使AD左移來對抗通脹。
  • 稅收可以分為直接/間接,以及累進/比例/累退。
  • 香港的稅收採用地域來源原則



第二部分:貨幣政策(中央銀行的工具箱)

什麼是貨幣政策?

貨幣政策是通過管理貨幣供應利率來影響經濟的手段。

把它想像成控制經濟水管中可用的水量(貨幣)。更多的水在低壓下流動(低利率)鼓勵增長。更少的水在高壓下流動(高利率)則會減緩經濟活動。

誰負責呢?通常是該國的中央銀行。在香港,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履行許多中央銀行的職能。

貨幣政策的運用:擴張性與緊縮性

就像財政政策一樣,貨幣政策也可以用來加速或減緩經濟。

擴張性貨幣政策(寬鬆貨幣 💸)

目標:在經濟衰退期間刺激經濟。

如何實施:中央銀行採取行動增加貨幣供應,這導致利率下降

過程(使用總需求—總供給模型):

  1. 中央銀行增加貨幣供應。
  2. 較低的利率使企業借貸投資(I)和消費者借貸進行大額消費(C)變得更便宜。
  3. 更高的消費(C)和投資(I)導致總需求(AD)增加。
  4. AD曲線向右移動
  5. 結果:產出水平增加價格水平增加
緊縮性貨幣政策(緊縮貨幣 🏦)

目標:為過熱、通脹的經濟降溫。

如何實施:中央銀行採取行動減少貨幣供應,這導致利率上升

過程(使用總需求—總供給模型):

  1. 中央銀行減少貨幣供應。
  2. 較高的利率使借貸變得更昂貴。企業減少投資(I),消費者減少消費(C)。
  3. 較低的消費(C)和投資(I)導致總需求(AD)減少。
  4. AD曲線向左移動
  5. 結果:產出水平減少價格水平減少
常見錯誤提醒!

一個非常常見的錯誤是混淆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請記住:

財政政策 = 政府(開支/稅收)
貨幣政策 = 中央銀行(貨幣供應/利率)

香港的貨幣政策:一個非常特殊的情況!

這對HKDSE學生來說極為重要!香港的貨幣政策之所以獨特,是因為實行聯繫匯率制度(LERS)

在聯繫匯率制度下,港元以固定匯率(約7.8港元兌1美元)與美元掛鈎。金管局的主要目標不是管理經濟的盛衰周期,而是維持這個固定匯率

這對香港的貨幣政策意味著什麼?

這意味著香港不能擁有獨立的貨幣政策。為了保持匯率穩定,香港的利率必須緊密跟隨美國中央銀行(聯邦儲備局)設定的利率。

  • 如果美國提高利率,香港也必須提高利率。
  • 如果美國降低利率,香港也必須降低利率。

因此,如果香港處於經濟衰退,但美國正擔憂通脹並提高利率,香港也必須提高利率,這可能會使本身的經濟衰退惡化!這就是維持穩定匯率的代價(取捨)。

要點回顧:貨幣政策
  • 貨幣政策運用貨幣供應利率
  • 擴張性政策(貨幣供應↑ → 利率↓)通過使AD右移來對抗經濟衰退。
  • 緊縮性政策(貨幣供應↓ → 利率↑)通過使AD左移來對抗通脹。
  • 至關重要:由於聯繫匯率制度,香港放棄了獨立的貨幣政策,以維持與美元的穩定匯率。其利率必須跟隨美國。



最終總結: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

| 特點 | 財政政策 | 貨幣政策 | | ------------------- | ------------------------------------------------------------ | --------------------------------------------------------- | | 誰控制? | 政府(例如:財政司司長) | 中央銀行(例如:金管局) | | 工具有哪些? | 政府開支(G)和稅收(T) | 貨幣供應和利率 | | 擴張性行動 | 增加G,減少T | 增加貨幣供應 → 降低利率 | | 緊縮性行動| 減少G,增加T | 減少貨幣供應 → 提高利率 | | 對AD-AS的影響 | 直接影響AD(通過G、C和I) | 間接影響AD(通過C和I) | | 香港情況 | 政府可以積極運用(例如:開支、退稅) | 不能獨立運用;必須跟隨美國利率 |

恭喜你!你已經完成了!這一章是關於理解控制我們經濟的重大槓桿。通過了解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之間的區別,你可以更好地理解經濟新聞以及政府決策如何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繼續溫習關鍵詞和AD-AS圖表,你一定能掌握這個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