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自由貿易與貿易壁壘

各位同學,歡迎來到經濟學其中一個最引人入勝的課題!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你的iPhone是在美國設計,卻在中國製造?又或者,為什麼香港向全球銷售這麼多金融服務,卻要從外地進口大部分食物?這個章節將會為你揭曉答案!

我們將會探討各國為何互相貿易,所有人如何從中獲益(沒錯,是真的!),以及當政府築起高牆——即貿易壁壘時,會發生什麼事。對於我們這個以貿易立身的香港來說,這絕對是超級重要!


第一節:國家為何貿易?優勢的魔力

想像一下,你很擅長寫論文,而你的朋友則是個數學天才。你們都可以花好幾個小時各自完成功課。但如果互相幫助呢?你幫朋友寫論文,他們幫你解決數學難題,這樣你們都能更快完成,而且做得更好!國家之間的貿易也是基於同樣的原因:專業化

絕對優勢 (Absolute Advantage, AA)

這個比較簡單。如果一個國家生產某種商品所用的資源(例如時間或工人)比另一個國家少,那麼它就擁有絕對優勢

例子:讓我們看看日本和美國。在一天內,一名工人可以生產:

汽車: 日本:12輛, 美國:10輛
電腦: 日本:6部, 美國:8部

- 誰在汽車生產上擁有絕對優勢?日本 (12 > 10)。
- 誰在電腦生產上擁有絕對優勢?美國 (8 > 6)。

看起來他們應該互相貿易,對吧?日本生產汽車,美國生產電腦。但如果有一個國家在生產所有東西方面都更厲害呢?

比較優勢 (Comparative Advantage, CA) — 真正重要的來了!

剛開始覺得有點難也不要緊,它絕對是個改變遊戲規則的概念!如果一個國家以較低的機會成本生產某種商品,那麼它就擁有比較優勢

快速溫習一下: 機會成本是你放棄的次佳替代品的價值。當生產某樣東西時,機會成本就是你在同一時間內本來可以生產的其他東西。

如何找出機會成本(「放棄」法):

讓我們用一個新例子,美國在生產兩種商品上都更佔優(在兩者上都擁有絕對優勢)。

在一天內,一名工人可以生產:

小麥: 美國:6單位, 英國:1單位
布料: 美國:4單位, 英國:2單位

步驟1:計算美國的機會成本。

  • 生產6單位小麥,美國放棄4單位布料。因此,1單位小麥的成本是 (4/6) = 0.67單位布料
  • 生產4單位布料,美國放棄6單位小麥。因此,1單位布料的成本是 (6/4) = 1.5單位小麥

步驟2:計算英國的機會成本。

  • 生產1單位小麥,英國放棄2單位布料。因此,1單位小麥的成本是2單位布料
  • 生產2單位布料,英國放棄1單位小麥。因此,1單位布料的成本是 (1/2) = 0.5單位小麥

步驟3:比較機會成本。

  • 小麥: 誰放棄較少布料來生產小麥?美國 (0.67 < 2)。因此,美國在小麥生產上擁有比較優勢
  • 布料: 誰放棄較少小麥來生產布料?英國 (0.5 < 1.5)。因此,英國在布料生產上擁有比較優勢,即使它擁有絕對劣勢!

這引出了非常重要的比較優勢原理當國家專門生產它們具有比較優勢的商品並互相貿易時,總產量就會增加。

第一節重點:

即使一個國家在生產所有商品上都更勝一籌(在所有商品上都擁有絕對優勢),它仍然可以透過專門生產它相對最擅長的商品(其比較優勢)來從貿易中獲益。這是因為貿易是基於機會成本,而非絕對生產力。


第二節:貿易的得益

那麼,這種專業化究竟如何令所有人獲益呢?透過貿易,國家可以消耗比其自身生產能力更多的商品。

互惠互利貿易的條件

要使貿易對雙方都有利,貿易條件(一種商品相對於另一種商品的價格)必須介乎於兩國的機會成本之間

根據我們美國/英國的例子:

  • 英國1單位布料的機會成本 = 0.5單位小麥
  • 美國1單位布料的機會成本 = 1.5單位小麥

因此,互惠互利的貿易條件將是1單位布料兌換0.5至1.5單位小麥之間的任何比率。假設他們同意以1單位布料兌換1單位小麥的條件進行交易。

計算貿易得益

讓我們看看,如果他們按照這個價格專業化並進行貿易,會發生什麼事。

英國的角度(專門生產布料):
- 英國生產1單位布料,需放棄0.5單位小麥。
- 但透過貿易,它可以用1單位布料「換取」1單位小麥。
- 這意味著每貿易1單位布料,英國就能額外獲得0.5單位小麥的得益! (從貿易中獲得的1單位小麥 - 自己生產所需的0.5單位小麥)。

美國的角度(專門生產小麥):
- 美國自己生產1單位布料,需花費1.5單位小麥。
- 但透過貿易,它只需放棄1單位小麥就能獲得1單位布料。
- 這意味著每進口1單位布料,美國就能節省(得益)0.5單位小麥! (自己生產所需的1.5單位小麥 - 支付的1單位小麥)。

大家都是贏家! 透過專業化和貿易,兩國都能以比自己生產更低的成本獲得對方商品。

第二節重點:

貿易並非零和遊戲,不是一方的得益必然是另一方的損失。只要貿易條件介乎於貿易夥伴的機會成本之間,兩國都能獲益並達到更高的消費水平。


第三節:貿易與香港—一個真實個案

香港是比較優勢原理運用的完美典範。

香港的比較優勢

香港擅長什麼?我們沒有豐富的自然資源。相反,我們的優勢在於服務

  • 金融服務: 我們擁有穩定的銀行體系、健全的法律框架和高技能的勞動力。我們提供金融服務的機會成本比許多其他地方都低。
  • 貿易與物流: 我們擁有全球最繁忙的港口和機場之一,並在管理全球供應鏈方面具備專業知識。
  • 旅遊和專業服務: 我們是亞洲的商業、法律和會計中心。

因此,香港專門提供這些高增值服務,並將它們出口到世界各地。

貿易對香港的重要性

正因為我們專業化,我們幾乎需要進口所有其他東西!

  • 商品種類更廣泛: 我們可以享用到來自世界各地、我們自己永遠無法生產的食物、電子產品和汽車。
  • 價格更低廉: 我們從能夠以最低成本生產商品的國家進口貨品,這為消費者保持了低廉的價格。
  • 經濟增長: 貿易是我們經濟的引擎。我們的服務出口帶來收入,推動經濟增長並創造就業機會。

你知道嗎?香港的貨物及服務貿易總值往往是我們整個經濟規模(本地生產總值)的三倍以上!這顯示了我們對自由貿易的依賴程度有多高。


第四節:當貿易不再自由—貿易壁壘

如果貿易如此美好,為什麼有些政府卻試圖限制它呢?這就是所謂的保護主義。其主要目的是保護國內產業免受外來競爭。他們使用的工具稱為貿易壁壘

貿易壁壘的種類
  1. 關稅 (Tariff): 對進口商品徵收的稅項。這會使進口商品對消費者來說變得更昂貴。
    類比:這就像政府對你海外網購的商品加收附加費一樣。
  2. 配額 (Quota): 對某種商品可進口數量的實質限制
    類比:這就像被告知你度假回來只能帶兩罐曲奇,無論它們多便宜也一樣。
  3. 進口附加費 (Import Surcharge): 一種暫時性的額外關稅,通常用於處理特定的經濟問題。
  4. 禁運 (Embargo): 對特定商品或與特定國家進行貿易的完全禁止。這通常是出於政治原因。

第五節:關稅與配額的影響分析

讓我們看看這兩種最常見的貿易壁壘對小型開放經濟體的經濟影響。小型開放經濟體是指該國家是「價格接受者」—其購買決策不會影響世界價格 (Pw)。

關稅的影響

想像一下某國的日本汽車市場。

  • 徵收關稅前: 價格是較低的世界價格 (Pw)。國內生產商生產少量,消費者購買很多,其餘則依靠進口。
  • 徵收關稅後::
    1. 價格上升 (↑): 國內汽車價格升至 (Pw + 關稅)。
    2. 本地產量上升 (↑): 本地汽車製造商現在能以更高價格出售,因此會生產更多。
    3. 消費量下跌 (↓): 消費者面對更高價格,購買更少汽車。
    4. 進口量下跌 (↓): 消費者需求與本地廠商生產之間的差距縮小。進口量下降。
    5. 政府稅收: 政府收取稅收(關稅金額 × 進口量)。

關稅的贏家與輸家:

  • 贏家: 本地生產商(以更高價格出售更多產品)、政府(獲得稅收)。
  • 輸家: 消費者(以更高價格購買更少數量)。
配額的影響

那麼,如果政府使用配額而非關稅來限制汽車進口,情況會如何?

  • 實施配額前: 與之前一樣,價格是 Pw。
  • 實施配額後:
    1. 進口量下跌 (↓): 進口汽車的數量受到配額的實質限制。
    2. 價格上升 (↑): 由於可供購買的汽車減少,在 Pw 價格下會出現短缺。價格會上升,直至需求量減去本地廠商的供應量等於配額數量。
    3. 本地產量上升 (↑): 就像關稅一樣,本地生產商會因為價格上漲而增產。
    4. 消費量下跌 (↓): 消費者因價格上漲而購買更少汽車。

配額的贏家與輸家:

  • 贏家: 本地生產商(以更高價格出售更多產品)、持有配額許可證的進口商(他們可以按 Pw 價格購買,並以更高的國內價格出售,從而獲取巨額利潤)。
  • 輸家: 消費者(以更高價格購買更少數量)。
常見錯誤警示!

關稅和配額對價格和數量的影響可能非常相似。關鍵區別在於誰獲得額外利潤。透過關稅,政府獲得稅收。透過配額,利潤(稱為配額租金)歸那些有幸獲得進口許可證的公司所有。


第六節:香港對自由貿易的爭取

作為一個小型開放經濟體,香港是自由貿易的堅定支持者,並且容易受到其他國家保護主義的影響。

香港如何克服貿易壁壘
  • 貿易推廣: 香港貿易發展局(貿發局)等機構協助香港企業開拓新市場,並在全球推廣其產品和服務。
  • 香港特區政府的角色: 政府積極參與國際論壇,倡導自由貿易並談判達成協議,為我們的企業減少貿易壁壘。
  • 國際機構(例如:世貿組織)的角色: 香港是世界貿易組織(世貿組織,WTO)的創始成員之一。世貿組織至關重要,因為它:
    • 制定國際貿易規則。
    • 為各國提供一個談判降低貿易壁壘的平台。
    • 提供爭端解決機制,和平解決貿易衝突。
    透過支持世貿組織,香港有助於維持一個穩定、基於規則的全球貿易體系,這對我們的繁榮至關重要。
第四、五及六節重點:

關稅和配額等貿易壁壘保護了本地生產商,但同時透過提高價格和減少選擇來損害消費者。對於像香港這樣的小型貿易樞紐來說,透過世貿組織等機構打擊保護主義和支持自由貿易,不僅是一項政策,更是生存和成功的必要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