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經濟學溫習筆記精華:稀少性、選擇與機會成本
各位同學!歡迎來到經濟學的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一個章節。你可以將它看作是日後所有學習內容的基礎。我們會一起探索為何我們不能擁有一切所想(我知道這很可惜!),這又如何迫使我們作出選擇,以及這些選擇背後的真正成本是什麼。別擔心,如果起初覺得有點難懂,我們會用簡單的例子把它們拆解開來。我們開始吧!
1. 經濟學的核心:稀少性
稀少性是什麼?基本問題
經濟學的核心,就是研究我們如何處理一個簡單而普遍的問題:稀少性。
稀少性是指我們對物品和服務的慾望,超越了用以滿足這些慾望的可用資源的狀況。
- 無窮無盡的慾望:人類永不滿足!我們總是想要更多或更好的東西。想想看:你想要最新的iPhone、去日本旅行、每天一杯珍珠奶茶,以及更多與朋友聚會的時間。我們的慾望是無止境的。
- 有限的資源:我們用來生產物品和服務的資源(例如勞工、原材料、時間和金錢)是有限的。資源總是僧多粥少。
所以,主要問題是:無窮無盡的慾望 對 有限的資源。由於這種不匹配,我們無法擁有一切。這就是稀少性的問題,它影響著每一個人,從你和我到政府無一倖免。
因為稀少性,我們必須作出選擇
既然我們不能擁有一切,稀少性就迫使我們作出選擇。我們必須決定要擁有什麼,以及必須放棄什麼。
例子:睡前你還有兩小時。你想完成經濟學功課,同時也想看一部新電影。由於你的時間(一種資源)是稀少的,你必須選擇其中一個。
這引出一個簡單的流程:稀少性 → 選擇
稀少性導致競爭
當資源稀少時,人們會為之競爭。為了決定誰獲得這些稀少的物品,我們會使用不同的準則。這是一種歧視。
在經濟學中,歧視只是指根據某些規則區分人們,以決定誰能獲得什麼。例如,在商店裡,準則是價格——那些願意且有能力支付價格的人才能獲得物品。在排隊購買限量版運動鞋時,準則是「先到先得」。
常見錯誤區:稀少性 與 短缺
這是經典的考試題目,所以要特別留意!稀少性和短缺是不一樣的。
稀少性:
- 一種普遍且永久的狀況。
- 存在是因為慾望無限,但資源有限。
- 它適用於幾乎所有事物。(例如,鑽石是稀少的,醫生的時間也是。)
短缺:
- 一種暫時的市場狀況。
- 當在特定價格下需求量大於供應量時發生。
- 可以透過提高價格來解決。(例如,在疫情初期,以舊價格計算,市面出現口罩短缺。當價格上漲後,短缺就消失了。)
第一部分:重點摘要
稀少性是慾望無限對有限資源的基本經濟問題。它迫使我們作出選擇並導致競爭。記住,稀少性是永久的,但短缺是暫時的!
2. 免費物品 與 經濟物品
什麼是「物品」?
在經濟學中,物品是指任何能滿足人類慾望的東西。它可以是實物(例如手機),也可以是服務(例如理髮)。
免費物品
免費物品是指其供應量足以滿足我們對它的所有慾望,即使價格為零。因此,獲得它無需作出選擇,也無需付出任何犧牲。
- 主要特徵:它的消費不涉及機會成本。
- 例子:陽光、開闊草地上的空氣、海灘上的海水。它們的供應量非常充足,任何人都可以隨意取用,而不會剝奪他人的權利。
注意!商店送出的「免費禮物」不是免費物品。製作它需要動用資源,因此對社會而言,它是一種經濟物品。只是在那一刻對你來說是免費的。
經濟物品
經濟物品是指其供應量不足以滿足我們對它的所有慾望。換句話說,它是稀少的。
- 主要特徵:生產或獲得它總是涉及機會成本。我們必須放棄一些資源才能獲得它。
- 例子:幾乎所有東西!你的教科書、自來水、公園、醫生的建議。我們總是希望獲得更多。
第二部分:重點摘要
區別很簡單:對社會而言,它是否有成本?如果你必須放棄一些東西才能獲得它(機會成本),那它就是經濟物品。如果不需要,它就是免費物品。
3. 真正的成本:機會成本
機會成本的定義
由於選擇一樣東西意味著放棄另一個,所以每個選擇都有其成本。在經濟學中,我們稱之為機會成本。這是你將會學到最重要的概念之一!
一個決定的機會成本是所放棄選項中價值最高的一個。
它不只關乎金錢!它關乎你沒有選擇的次優選項的價值。
類比:你有一張免費門票,可以選擇看《鐵甲奇俠》的電影,或者看《美國隊長》的電影。你只能看其中一部。你稍微偏愛《鐵甲奇俠》。當你選擇看《鐵甲奇俠》的電影時,你的機會成本就是你放棄看《美國隊長》電影所帶來的享受。
逐步計算:機會成本
要找出一個決定的總機會成本,我們需要考慮兩部分:顯性成本和隱性成本。
Full Opportunity Cost = Explicit Cost + Implicit Cost
顯性成本:這是你為某樣東西實際支付的金錢。它是即時的開支。(例如,你支付大學學費。)
隱性成本:這是你放棄的價值最高的選項,而非直接的金錢支付。(例如,如果你沒有上大學,本來可以從全職工作賺取的薪水。)
我們來試一個例子!
小明正在考慮是否辭去月薪$15,000的文員工作,去開設自己的網店。他估計網店每月租金和物資成本為$5,000。小明每月經營網店的總機會成本是多少?
第一步:找出顯性成本。
這是直接的金錢支付。在這裡,就是租金和物資的$5,000。
第二步:找出隱性成本。
小明放棄的價值最高的選項是什麼?是他的工作。其價值是他放棄的$15,000薪水。
第三步:計算總機會成本。
$$Full\;Opportunity\;Cost = Explicit\;Cost\;(\$5,000) + Implicit\;Cost\;(\$15,000) = \$20,000$$
所以,小明每月經營這盤生意的真正經濟成本是$20,000。
什麼不是成本?過去的就讓它過去!
有時候,我們花錢買了某些東西,無論我們是否繼續進行選擇,這筆錢都無法收回。在經濟學中,這種過去的、不可收回的開支不構成當前決定的機會成本的一部分。
例子:你花費$800買了一張不可退款的演唱會門票。演出當天,你的朋友邀請你參加一個超棒的生日派對。你寧願去派對。去派對的成本是什麼?
無論你做什麼,那$800都已經沒了。你無法把它拿回來。所以,它不是你現在這個決定的成本。去派對的真正機會成本是你放棄參加演唱會所帶來的享受。
第三部分:重點摘要
機會成本是所放棄選項中價值最高的一個。它包括已支付的金錢(顯性)和所放棄的價值(隱性)。已支付且無法收回的金錢並不計算在內!
4. 利息:提早獲得物品的成本
什麼是利息?
大多數人喜歡現在就擁有物品和服務,而不是將來。這稱為「時間偏好」。為了說服人們放棄今天的消費(即儲蓄),你需要為他們提供報酬。這種報酬就是利息。
相反地,如果你今天想消費卻沒有錢,你就必須支付代價來借款。這個代價也是利息。
利息作為機會成本
利息可以被視為當前消費的機會成本。
因此,我們可以說,利息是提早獲得資源的成本。
例子:你有$1,000。你可以選擇現在用它買一副新耳機,或者把它存入一個支付5%利息的銀行帳戶。如果你買了耳機,你的機會成本不僅是這$1,000,還包括你這一年本來可以賺取的$50利息。這利息就是「提早」獲得耳機的成本。
利率如何影響我們的選擇
利率影響著當前消費和為未來儲蓄之間的取捨。
- 當利率高企時,當前消費的成本就更高(你放棄了更多潛在利息)。這鼓勵人們多儲蓄,少消費。
- 當利率低企時,當前消費的成本就較低。這鼓勵人們多消費,少儲蓄。
你知道嗎?
利息的概念不僅適用於個人。政府和大型企業也會根據利率作出決策。較低的利率可以鼓勵企業借貸興建新廠房,從而刺激經濟。
第四部分:重點摘要
利息是儲蓄的報酬,或是借貸的成本。它代表著提早而非延後消費物品和服務的機會成本。較高的利率使儲蓄更具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