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支平衡表(BoP)簡介

各位同學好!歡迎來到收支平衡表的溫習筆記!聽到這個名字會不會覺得有點複雜?別擔心,我們會一步一步地,仔細拆解這個概念。

想像一下你自己的錢財狀況。你可能有些錢會「入帳」(例如零用錢或兼職收入),也有錢會「出帳」(例如買零食、遊戲或衣服)。收支平衡表(Balance of Payments,簡稱BoP),其實就是同一個概念,不過是針對像香港這樣的「整個國家或地區」!它記錄了香港與世界各地之間所有資金的流入和流出。了解這點能幫助我們看清本地經濟的健康狀況,以及我們如何與其他國家互動。事不宜遲,我們馬上開始吧!


什麼是收支平衡表(BoP)?

收支平衡表(BoP)是一個系統性的記錄,記錄了某國家或地區(例如香港)的居民與世界其他地區居民在特定時期內(通常為一年)進行的所有經濟交易。

簡單來說:它就是一個國家與世界各地的「銀行結單」。

它追蹤每一筆流入和流出的資金。


黃金法則:貸方與借方

這是首先必須掌握的最重要概念。收支平衡表中的每筆交易都會被記錄為「貸方」或「借方」。別擔心,這比你想像中簡單!

貸方(資金流入)

貸方交易是指任何導致外幣流入該國家或地區的交易。這是資金流入的情況。當我們向外國人出售物品時就會發生。

  • 記憶小貼士:想想「貸方」(Credit)就是「現金收入」(Cash Received)。
  • 例子一:香港一家工廠向英國公司出售一批電子產品。香港收到外幣(英鎊)。這是一筆貸方交易。
  • 例子二:一位日本遊客到訪香港,並在酒店和購物上花費金錢。香港收到外幣(日圓)。這是一筆貸方交易。
借方(資金流出)

借方交易是指任何導致外幣流出該國家或地區的交易。這是資金流出的情況。當我們從外國人那裡購買物品時就會發生。

  • 記憶小貼士:想想「借方」(Debit)就是「資金流出」(Dollars Departing)。
  • 例子一:你購買了一款由美國公司製造的新電子遊戲。香港支付外幣(美元)。這是一筆借方交易。
  • 例子二:一個香港家庭到泰國度假並在那裡消費。香港支付外幣(泰銖)。這是一筆借方交易。

快速溫習:貸方與借方

第一步:看一項交易。
第二步:問自己:「外幣是流入香港,還是流出香港?」

  • 流入香港 --> 貸方 (+)
  • 流出香港 --> 借方 (-)

搞懂這點就成功了一半,所以花點時間確保你完全理解!


收支平衡表的兩大組成部分

收支平衡表分為兩個主要部分,用於分類不同類型的交易。想像一下你把消費分成「日常開支」(例如食物)和「大額投資」(例如購買新電腦)。

1. 經常帳

經常帳主要記錄日常交易的資金流動。它追蹤貨物和服務的買賣,以及收益流動和轉移。

主要組成部分包括:

  • 貨物貿易:這是實體、有形物品的貿易。
    • 貨物出口(例如:將香港製造的手錶銷往德國)是貸方
    • 貨物進口(例如:從日本購買水果)是借方
  • 服務貿易:這是非實體、無形物品的貿易。
    • 服務出口(例如:一家外國航空公司在香港國際機場支付維修費用)是貸方
    • 服務進口(例如:一家香港公司使用美國的雲端運算服務)是借方
  • 收益:這是從生產要素中賺取或支付的資金。
    • 從海外賺取的收益(例如:香港居民從持有美國股票中獲得股息)是貸方
    • 支付給外國人的收益(例如:在香港的外籍工人將工資匯回本國)是借方
  • 經常轉移:這是一次性付款,沒有任何回報。
    • 從海外收到的轉移(例如:香港居民收到加拿大親戚的現金禮物)是貸方
    • 匯往海外的轉移(例如:香港政府向海外災害救濟捐款)是借方
經常帳盈餘與赤字
  • 當經常帳的總貸方 > 總借方時,便出現經常帳盈餘。這表示從這些日常交易流入的資金多於流出的資金。
  • 當經常帳的總借方 > 總貸方時,便出現經常帳赤字。這表示流出的資金多於流入的資金。
你知道嗎?

當你在新聞中聽到「貿易差額」時,他們通常是指貨物貿易的差額。貿易順差(出口 > 進口)通常被稱為「有利」的差額,而貿易逆差(進口 > 出口)則被稱為「不利」的差額。


重點提要:經常帳

經常帳就像你的每月收入和支出。它追蹤國家在貨物、服務、收益和轉移方面的交易。盈餘意味著該國在這些項目上從海外賺取的資金多於支出的資金。


2. 資本與金融帳

資本與金融帳記錄了資產買賣的資金流動。你可以將其視為收支平衡表的投資部分。它追蹤的是長期投資,而非日常貿易。

它包括什麼?(課程大綱說明你不需要知道細分項目,只需掌握主要概念!)

  • 它涉及資產交易,例如股份、物業或對公司的直接投資。
  • 貸方例子:一家中國內地公司在香港中環購買了一棟寫字樓。這導致外幣流入香港,因此這是資本與金融帳中的一筆貸方交易。
  • 借方例子:一個香港退休基金購買了日本任天堂公司的股份。這導致外幣流出香港,因此這是資本與金融帳中的一筆借方交易。

重點提要:資本與金融帳

這個帳戶是關於投資資金流動的。它追蹤香港與世界各地之間用於買賣物業和公司股份等資產的資金。


平衡的藝術:如何計算總額

這部分可能有點複雜,但我們會把它簡化。這裡有兩個非常重要且不同的概念:「會計平衡」和「經濟平衡」。

概念一:收支平衡表在會計意義上總是平衡的

因為收支平衡表採用複式記帳系統(就像會計一樣),每筆交易在整個系統中都會有一個匹配的貸方和借方分錄。這意味著如果你把所有項目(經常帳 + 資本與金融帳 + 官方儲備)加起來,最終數字永遠是零

總貸方 = 總借方。這是一個會計原則!

概念二:收支平衡盈餘和赤字(在經濟意義上)

那麼……如果收支平衡表總是等於零,當經濟學家談論「收支平衡盈餘」或「收支平衡赤字」時,他們指的是什麼呢?

他們談論的是經常帳資本與金融帳的總結餘。他們暫時忽略了「平衡項目」,以觀察整體趨勢。

  • 當經常帳、資本和金融交易的流入資金大於流出資金時,便出現收支平衡盈餘
    (經常帳和資本/金融帳中的總貸方 > 總借方)
  • 當經常帳、資本和金融交易的流入資金小於流出資金時,便出現收支平衡赤字
    (經常帳和資本/金融帳中的總借方 > 總貸方)

官方儲備的作用

那麼,盈餘時多餘的資金會怎樣處理,或者赤字時的資金又從何而來呢?這就是官方儲備的作用!

官方儲備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的中央銀行或貨幣當局(例如香港金融管理局)所持有的外幣及其他資產(例如黃金)。

  • 收支平衡盈餘的情況下,該國賺取的外幣多於支出。額外的外幣會被增加到官方儲備中。(官方儲備增加)。
  • 收支平衡赤字的情況下,該國支出的外幣多於賺取。它必須通過出售部分官方儲備來彌補差額。(官方儲備減少)。

官方儲備的這種變化,正是使整個收支平衡表最終回到零平衡的最後一步!


避免常見錯誤
  • 混淆「收支平衡赤字」與「永遠平衡」:請記住,「收支平衡赤字」是一個經濟概念,它將經常帳和資本與金融帳合併起來看。而「收支平衡永遠平衡」的觀念則是一個會計原則,它包括官方儲備的變動,以使所有項目總和為零。
  • 認為赤字總是壞事:經常帳赤字不一定是壞事。例如,一個國家可能進口大量機械(一筆借方交易)來建設新工廠,這將有助於未來經濟增長。重要的是造成赤字的原因!

最終總結

就是這樣!你已經學會了收支平衡表的基本要點。

  • 收支平衡表是一個國家或地區與世界的財務報表。
  • 貸方 = 資金流入。借方 = 資金流出。
  • 經常帳追蹤貨物、服務、收益和轉移的貿易。
  • 資本與金融帳追蹤投資資金流動。
  • 收支平衡盈餘或赤字是指這兩個帳戶的總結餘。
  • 官方儲備用於結算任何盈餘或赤字,這也是為什麼整體收支平衡表總是平衡為零的原因。

恭喜你掌握了這個課題!複習這些例子,並嘗試將你在新聞中看到的一些交易分類為貸方/借方,以及它們屬於哪個帳戶。你一定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