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一起聊聊匯率吧!
各位同學好!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從日本買回來的電玩遊戲價格時高時低,又或者當你計劃出國旅行時,自己的錢究竟「實際」值多少錢呢?這一切都跟匯率息息相關!聽起來可能有點複雜,但匯率卻是我們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尤其在香港這座國際大都會就更是如此。
在這一章,我們會深入淺出地講解什麼是匯率、匯率如何變動,以及這些變動對價格和貿易的影響。我們還會探討香港獨特的匯率制度。就算一開始覺得有點難懂也不用擔心——我們會用簡單的例子和比喻,讓你把概念弄得清清楚楚。我們開始吧!
1. 基本概念:什麼是匯率?
那麼,匯率究竟是什麼?
匯率簡單來說,就是一個國家貨幣兌換另一個國家貨幣的「價格」。
不妨這樣想:你知道一罐可樂大約是港幣7元。在貨幣世界裡,1美元的「價格」可能是港幣7.8元。這就是匯率!
- 例子:如果匯率是US$1 = HK$7.8,這表示你需要港幣7.8元才能買到1美元。
- 這也表示1港元可以買到1/7.8 = US$0.128。
匯率如何變動?
貨幣的價值並非一成不變,它們會變強或變弱。根據不同國家所採用的匯率制度,我們會用不同的詞語來形容這些變動。
對於「浮動匯率」的貨幣(例如日圓或英鎊):
這些貨幣的價值會根據市場供求力量(需求與供應)而變動。我們稱這些變動為升值和貶值。
- 升值 (Appreciation):當一種貨幣升值時,它會變得更強或更有價值。現在它能買到「更多」的外國貨幣。
例子:如果港元兌日圓升值,匯率可能從HK$1 = JPY 20 變成 HK$1 = JPY 22。你的港元現在能換到更多日圓了!去東京旅行就更划算! - 貶值 (Depreciation):當一種貨幣貶值時,它會變得更弱或價值降低。現在它能買到「較少」的外國貨幣。
例子:如果港元兌日圓貶值,匯率可能從HK$1 = JPY 20 變成 HK$1 = JPY 18。你的港元現在能換到的日圓變少了。
記憶小貼士:想想升值 = 價值上升。貶值 = 價值下跌(就像在經濟不景氣中)。
對於「固定匯率」的貨幣(例如港元在某些時期曾是如此):
有時候,政府或中央銀行會正式設定匯率。當他們決定改變匯率時,我們會使用一些特別的術語。
- 重估升值 (Revaluation):在固定匯率制度下,一種貨幣的價值被官方地提高。這是一個有意識的政策決定。
- 貶值 (Devaluation):在固定匯率制度下,一種貨幣的價值被官方地降低。這同樣是一個有意識的政策決定。
快速複習小盒子:別搞混了!
這是一個常見的混淆點,所以讓我們簡單化:
- 升值 (Appreciation) / 貶值 (Depreciation) = 由市場力量引起。發生在浮動匯率制度下。
- 重估升值 (Revaluation) / 貶值 (Devaluation) = 由官方政府決定引起。發生在固定匯率制度下。
第一部分的重點歸納
匯率是一種貨幣的「價格」。當一種貨幣變強時,稱為升值(市場因素)或重估升值(官方決定)。當它變弱時,稱為貶值(市場因素)或貶值(官方決定)。
2. 匯率變動如何影響貿易?
好的,既然港元的價值會變動,那這又與我們何干呢?因為它直接影響我們從其他國家購買商品(進口)和向其他國家銷售商品(出口)的價格。我們一步一步來分析。
情境分析:港元(HKD)升值
讓我們想像一下,匯率從US$1 = HK$7.8(舊匯率)變為US$1 = HK$7.5(新匯率)。
港元現在更強了,因為你需要更少的港元就能買到1美元。
步驟一:對進口價格的影響
進口是我們從其他國家購買的商品,例如在美國製造的iPhone。
- 假設一部iPhone的價格是US$1,000。
- 以外幣(美元)計價的價格:對於美國賣家來說,價格仍然是US$1,000。這不會改變。
- 以本地貨幣(港元)計價的價格:
舊匯率下:US$1,000 x 7.8 = HK$7,800
新匯率下:US$1,000 x 7.5 = HK$7,500 - 結論:iPhone對香港人來說變得更便宜了!
步驟二:對出口價格的影響
出口是我們向其他國家銷售的商品,例如一件香港製造的衣服。
- 假設這件衣服的價格是HK$780。
- 以本地貨幣(港元)計價的價格:對於香港賣家來說,價格仍然是HK$780。
- 以外幣(美元)計價的價格:
舊匯率下:HK$780 / 7.8 = US$100
新匯率下:HK$780 / 7.5 = US$104 - 結論:這件香港製造的衣服對美國人來說變得更昂貴了!
步驟三:對進口及出口量(數量)的影響
這只是需求定律而已!人們會購買更多便宜的商品,而較少購買昂貴的商品。
- 進口量:由於進口商品對香港居民來說現在更便宜了,進口數量將會增加。(我們會買更多iPhone!)
- 出口量:由於我們的出口商品對外國人來說現在更昂貴了,出口數量將會減少。(美國人會減少購買我們的衣服。)
步驟四:對進口及出口價值(總支出)的影響
價值 = 價格 × 數量。這可能有點難理解,但我們專注於課程大綱的要求。
- 進口價值(以外幣,即美元計算):每件商品的美元價格不變,但數量增加。因此,以美元衡量的進口總價值將會增加。
- 出口價值(以本地貨幣,即港元計算):每件商品的港元價格不變,但數量減少。因此,以港元衡量的出口總價值將會減少。
總結表格:你的終極溫習秘笈!
當我們的貨幣(港元)升值(變得更強)時…
進口價格(以港元計算): ↓ 更便宜
出口價格(以美元計算): ↑ 更昂貴
進口量(數量): ↑ 增加
出口量(數量): ↓ 減少
當我們的貨幣(港元)貶值(變得更弱)時… (例如:US$1 = HK$8)
進口價格(以港元計算): ↑ 更昂貴
出口價格(以美元計算): ↓ 更便宜
進口量(數量): ↓ 減少
出口量(數量): ↑ 增加
第二部分的重點歸納
本地貨幣走強會使進口商品更便宜、出口商品更昂貴,導致進口增加而出口減少。本地貨幣走弱則會產生完全相反的效果。
3. 香港的聯繫匯率制度(LERS)
香港有一套獨特的貨幣管理系統。我們沒有讓港元自由浮動,而是將它與美元「掛鈎」或「聯繫」起來。讓我們來看看這套系統是如何運作的。
港元簡史
港元並非一直與美元掛鈎。它曾經歷過幾次變動:
- 1972年前:與英鎊掛鈎。
- 1972 - 1974年:轉為與美元掛鈎。
- 1974 - 1983年:港元採取浮動匯率制度。這段時期充滿了經濟不確定性,導致信心危機。
- 1983年10月至今:引入了聯繫匯率制度(LERS)以穩定經濟,將港元與美元掛鈎,匯率定於US$1 = HK$7.8。
發鈔機制:貨幣發行局制度
聯繫匯率制度是一種貨幣發行局制度。這正是讓港元與美元聯繫如此穩固的「秘訣」。以下是其簡單的運作方式:
規則:任何發鈔銀行(滙豐銀行、渣打銀行和中國銀行)若要發行(印製)任何港元鈔票,都必須向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繳存等值的美元。
分步流程:
- 一間發鈔銀行,例如滙豐銀行,想印製7,800萬港元的新鈔票。
- 在發行前,他們必須先向金管局的帳戶(稱為外匯基金)存入1,000萬美元(因為 $78m / 7.8 = $10m)。
- 只有在存入美元後,他們才能發行新的港元鈔票。
這意味著:市面上流通的每一港元鈔票,都由百分百的美元儲備作支持。這讓市民和企業對港元價值充滿信心,因為他們知道港元隨時都能以固定匯率兌換回美元。
日常類比:遊戲機中心
想像金管局就像遊戲機中心的代幣兌換機。
- 美元就是你真正的錢。
- 港元就是遊戲代幣。
你不能平白無故地獲得代幣。你必須將真錢(美元)投入機器才能換取代幣(港元)。這台機器只會按照它所收到的真錢,發放相應數量的代幣。這確保了這些代幣在遊戲機中心內,始終保持穩定可靠的價值。
你知道嗎?
港元與美元的「聯繫」匯率7.8,主要是指鈔票的發行。在實際市場中,港元兌美元的匯率允許在7.75至7.85的窄幅區間(或稱「走廊」)內浮動。
第三部分的重點歸納
香港採用聯繫匯率制度,這是一種貨幣發行局制度。這意味著每一張港元鈔票都由金管局持有的美元百分百支持。這項制度於1983年引入,旨在提供經濟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