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定律溫習指南,幫你輕鬆掌握!

各位同學,大家好!歡迎嚟到供應定律嘅溫習筆記!上一章我哋從消費者(需求)嘅角度去睇世界。而家係時候轉換角色,代入生產商或者企業老闆嘅思維,學吓點樣生產同銷售產品!

喺呢一章,我哋會探討:

  • 乜嘢係供應定律,同埋點解佢好合理。
  • 「供應量改變」同「供應改變」之間嘅大不同。(DSE經濟科常見考題!)
  • 一啲關鍵因素,佢哋點樣影響企業想供應更多定更少嘅產品。
  • 我哋點樣從一間公司嘅供應量,加總成為成個市場嘅供應量。

唔使擔心有啲術語聽落好難明。我哋會用簡單嘅語言同日常生活例子,將佢哋一一拆解。好啦,一齊開始啦!



1. 乜嘢係供應?供應定律係點解?

何謂供應?

喺經濟學入面,供應唔單止指公司有幾多存貨。佢係指喺某段特定時間內,生產商喺唔同可能嘅價格水平下,願意而且有能力出售嘅貨品或服務數量。

「願意」同「有能力」呢個部分好關鍵。一間工廠可能有能力生產100萬個口罩,但如果價格太低,佢哋可能就唔願意賣出咁多。

供應定律

呢個係本章最主要嘅法則,而且佢相當直觀!

供應定律指出,其他因素不變(ceteris paribus),當貨品嘅價格上升時,該貨品嘅供應量亦會增加;當價格下跌時,供應量亦會減少。

簡單嚟講:價格越高 = 供應量越大。佢哋係同方向郁動㗎!

點解會咁?利潤誘因!

其實都係為咗賺錢!當產品嘅價格上升,但生產成本維持不變時,生產商每賣出一件產品就可以賺更多利潤。咁樣佢哋就有好大嘅誘因去生產同銷售更多。

例子:試想像你經營一間小型麵包店。如果蛋撻嘅價格突然由$8升到$12,你就會更有動力去焗同賣更多蛋撻,因為你賣出每一個都會賺更多利潤!

其他因素不變 (Ceteris Paribus) — 經濟學黃金定律

你會成日見到呢個拉丁文詞語。其他因素不變嘅意思係「所有其他嘢都保持不變」。當我哋講供應定律嘅時候,我哋係假設「只有」貨品嘅價格喺度改變。我哋當工人薪金、租金同科技等等因素都同時冇改變。

供應表與供應曲線

我哋可以用兩種方法去展示供應定律:

  1. 供應表:一個顯示喺唔同價格下供應量嘅表格。
  2. 供應曲線:一個顯示相同資料嘅圖表。佢係一條向上傾斜嘅線。
例子:一間麵包店嘅蛋撻供應

供應表

每個蛋撻嘅價格 每日供應量
$6 50
$8 100
$10 150
$12 200

供應曲線

如果你將呢啲點畫喺圖表上(縱軸係價格,橫軸係數量),你會得到一條向上傾斜嘅線。呢個視覺形狀係供應嘅一個關鍵特徵!

深入探討:邊際成本與供應

點解供應曲線係向上傾斜嘅呢?當公司生產更多時,生產每額外一件產品嘅成本通常會增加少少(呢個同「邊際回報遞減定律」有關)。公司只會喺價格高到足以彌補嗰個額外成本嘅情況下,先會生產嗰件額外產品。因此,公司嘅邊際成本表(生產多一件產品嘅成本)就係佢嘅供應表!

第一節重點:

供應定律顯示貨品價格與生產商願意出售數量之間存在正關係,因為更高嘅價格意味住更高嘅潛在利潤。供應曲線係向上傾斜嘅。係咪好簡單?



2. 「供應量改變」與「供應改變」嘅大不同!

呢個係本章最重要嘅概念之一,亦係同學成日混淆嘅地方。唔使擔心,我哋會解釋得清清楚楚!

供應量改變 (Change in Quantity Supplied)

貨品本身嘅價格改變,而其他因素不變時,就會發生供應量改變。

  • 佢係由沿住現有供應曲線嘅移動嚟表示。
  • 如果價格上升,我哋就會沿住曲線向上移動(供應量「延伸」或「增加」)。
  • 如果價格下跌,我哋就會沿住曲線向下移動(供應量「收縮」或「減少」)。

例子:如果智能手機嘅價格由$5,000升到$6,000,手機生產商會生產更多。呢個係供應曲線上嘅「向上移動」。供應曲線本身冇移動到。

供應改變 (Change in Supply)

除咗貨品價格以外嘅因素改變時,就會發生供應改變。(我哋會喺下一節講呢啲因素!)

  • 佢係由整條供應曲線嘅轉移嚟表示。
  • 供應增加表示曲線向右移。(生產商願意喺「每個」價格水平下供應更多)。
  • 供應減少表示曲線向左移。(生產商願意喺「每個」價格水平下供應更少)。

例子:如果發明咗一種全新、效率超級高嘅智能手機生產機器,生產商可以更平價咁生產手機。佢哋而家會願意喺所有價格水平下供應更多手機。成條供應曲線都會向右移。

快速溫習小貼士!

「移動」係由格(貨品本身嘅價格)引起。
「轉移」係由素(除咗價格以外嘅嘢)引起。

避免常見錯誤!

一個經典嘅DSE考題可能會問:「iPhone嘅價格跌咗。呢個會唔會導致iPhone嘅供應改變?」

正確答案係「唔會!」佢只會導致iPhone「供應量改變」(即係供應曲線上嘅「向下移動」)。所以,用詞要非常精準呀!

第二節重點:

沿曲線移動 = 供應量改變(由價格引起)。
整條曲線轉移 = 供應改變(由非價格因素引起)。



3. 令供應曲線轉移嘅因素(「推動者」)

咁,究竟係邊啲「其他因素」會導致成條供應曲線轉移呢?我哋一齊嚟睇吓主要嗰幾種。(記住,其中任何一個因素改變都意味住其他因素不變嘅假設就唔再成立啦!)

1. 生產成本

呢個係好大嘅一個因素。如果生產某樣嘢嘅成本變得更平或者更貴,就會直接影響供應。

  • 成本降低:如果成本減少(例如:工資降低、原材料更平、租金降低),生產就更具利潤。供應會增加(向右移)。
  • 成本增加:如果成本上升(例如:最低工資上調、電費增加),生產就較少利潤。供應會減少(向左移)。

2. 科技

科技嘅進步幾乎總係導致生產成本降低同效率提高。

  • 科技進步:例如:更快速嘅電腦、工廠裏面更高效嘅機械人)。呢個會降低成本並增加供應(向右移)。

3. 相關產品嘅價格

有時,一種貨品嘅生產會同另一種貨品有關聯。

  • 競爭性供應:當兩種貨品使用相同嘅資源嚟生產時。例子:一個農夫可以選擇用佢塊地去種薯仔或者紅蘿蔔。如果薯仔嘅價格上升,佢就會供應更多薯仔。要咁做,佢就必須用原本種紅蘿蔔嘅地,所以紅蘿蔔嘅供應就會減少(向左移)。

  • 聯合供應:當兩種貨品同時由相同嘅來源生產時。例子:牛肉同皮革都嚟自牛隻。如果牛肉嘅價格上升,牧場主會養更多牛。呢個會增加牛肉嘅供應量,同時亦會作為副產品,增加皮革嘅供應(向右移)。

4. 生產商對價格嘅預期

公司認為未來價格會點樣,會影響佢哋而家嘅行為。

  • 預期未來價格會上升:生產商可能會暫時保留一部分產品,等之後高價時先賣。呢個意味住「今日」嘅供應會減少(向左移)。例子:一個地產發展商如果預期明年樓價會大幅上升,佢可能會延遲出售新樓盤。

5. 天氣

呢個對於農產品嚟講特別重要。

  • 好天氣:有利嘅天氣條件(例如:農作物有足夠雨水)會增加供應(向右移)。
  • 壞天氣:颱風、乾旱或洪水會破壞農作物,導致供應減少(向左移)。
你知道嗎?

我哋剛才討論嘅因素都會影響個別供應。當我哋講市場供應(即將探討嘅內容)時,仲有一個重要嘅轉移因素!

第三節重點:

生產成本、科技、相關產品價格、未來預期或天氣嘅任何變化,都會導致整條供應曲線向左(減少)或向右(增加)轉移。



4. 從個別供應到市場供應

呢個係一個簡單而順理成章嘅步驟。市場供應其實就係一個市場內所有個別生產者供應量嘅總和。

水平加總法

要得到市場供應,我哋只係簡單咁將每個個別生產者喺每個價格水平下願意出售嘅數量加總。呢個過程叫做水平加總法

我哋返去麵包店嘅例子。假設市場上只有兩間麵包店:「你嘅麵包店」同「最好味麵包店」。

供應表

每個蛋撻嘅價格 你嘅麵包店供應量 最好味麵包店供應量 市場總供應量 (Qs)
$8 100 80 180 (100 + 80)
$10 150 130 280 (150 + 130)
$12 200 180 380 (200 + 180)

你睇吓?我哋只係將表格中嘅數量橫向加埋,就得到總市場供應量喇。

市場供應額外嘅轉移因素:賣方數量

呢個係會影響市場供應,但唔會影響個別供應嘅因素。

  • 賣方增加:如果新公司進入市場,總市場供應會增加(向右移),即使每間個別公司嘅供應維持不變。
  • 賣方減少:如果公司倒閉並退出市場,總市場供應會減少(向左移)。
第四節重點:

市場供應係所有個別供應嘅水平加總。因此,市場上公司數量嘅變化係導致市場供應曲線轉移嘅關鍵因素。



章節總結

恭喜你成功讀晒成章!你而家已經明白咗市場上生產者嗰邊嘅概念。

  • 供應定律指出價格越高會導致供應量越大(一個正關係)。
  • 貨品本身價格嘅改變會導致供應曲線嘅沿曲線移動(供應量改變)。
  • 非價格因素(例如成本、科技等)嘅改變會導致供應曲線嘅轉移(供應改變)。
  • 市場供應係透過將所有個別公司嘅供應曲線水平加總而得出。

記住呢啲核心概念,尤其係「移動」同「轉移」之間嘅分別,你哋一定會考試得心應手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