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家庭面向!

同學你好!歡迎來到科技與生活科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基礎課題。為甚麼這個課題如此重要?因為我們所學的一切,從日常飲食到穿著打扮,都與我們的家庭生活息息相關。在本章中,我們將探討甚麼是家庭、家庭的不同形態與規模,以及香港的現代生活如何影響家庭的變遷。了解這些,將有助你明白消費者選擇背後的原因。我們現在就開始吧!


課題一:甚麼是家庭?

這看似簡單的問題,答案卻是如此多元和精彩!家庭不只是一種形式;它是一群以各種方式聯繫在一起的人。它是我們人生中的第一個團隊,第一個小社區。

那麼,家庭是如何組成的呢?

家庭可以透過以下幾種連結方式組成:

血緣關係(婚姻):這常常是許多人傳統上對家庭的理解,由伴侶間的婚姻所建立,並包括他們的子女。

領養:家庭也可以透過成年人合法且充滿愛心地將孩子帶入家中,視如己出地撫養而組成。

伴侶關係/同居:這是指兩位成年人選擇以伴侶身份共同生活,共享住所和責任,但未有婚姻關係。

• 一個家庭單位可以由獨立的成年人以及/或兒童組成。

重要概念:沒有單一「正確」的家庭模式。就像有許多不同類型的成功運動團隊一樣,也有許多類型快樂健康的家庭。關鍵在於成員之間的連結和關係!


快速重溫:甚麼是家庭?

關鍵詞:家庭是由婚姻、血緣、領養或約定共同生活而連結起來的一群人。最重要的是成員之間互相支持的關係。

緊記:要認識家庭結構的多元性


課題二:家庭的價值及其在社會中的角色

家庭不單是群居在一起的人們。它們為個人提供莫大的價值,並在整個社會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讓我們來深入探討一下。

家庭的個人價值(心靈層面)

把你的家庭想像成你的個人支援系統。它提供不可或缺的情感和心理需求:

愛與安全感:這是一個讓你感到被關愛和受保護的安全港。

和諧:雖然家庭成員之間會意見不合,但目標是和平且合作地共同生活。

自我形象與自信心:一個支持性的家庭有助於你建立正面的自我觀感,並給予你嘗試新事物和面對挑戰的信心。

家庭的社會角色(實際層面)

家庭也是我們經濟和社會的基石。

消費單位:這是一個重要的經濟術語!它簡單來說就是家庭成員共同作出購買決定。他們購買雜貨、支付住房費用、選擇度假目的地、購買衣物。企業和經濟都依賴這種家庭層面的消費。

比喻:想像一下社會就像一個巨型超級市場。個別購物者固然重要,但那些推著大型購物車的家庭,才是進行最大宗採購的單位。他們是主要的「消費單位」。


重點總結

家庭至關重要!它給予我們成長所需的情感支持(愛、安全感、自信心),並作為社會不可或缺的經濟引擎(消費單位)。


課題三:家庭生活的里程碑(家庭生命週期)

家庭並非靜止不變;它們會隨著時間成長和改變。這個過程通常稱為家庭生命週期。每個階段,或稱「里程碑」,都帶來新的角色、責任和體驗。如果一開始覺得有點難,別擔心;這就像遊戲中的不同關卡一樣!

旅程的階段:

1. 無子女階段(伴侶期):這個旅程通常始於兩人建立伴侶關係,學習如何共同生活和作決定。

2. 為人父母階段:子女的降臨(不論是嬰兒、兒童或青少年)會戲劇性地改變家庭。
影響:生理上,這意味著睡眠減少和工作量增加。心理上,這會帶來新的喜悅、擔憂以及巨大的責任感。

3. 成為岳父/奶奶、家翁/家姑階段:隨著子女長大並建立自己的伴侶關係,父母會擔任新的姻親角色,家庭也隨之擴展。

4. 為人祖父母階段:這個階段通常帶來巨大的喜悅,並與孫子女建立新的關係,但也可能需要協助照顧他們。

5. 死亡階段:面對家庭成員的逝去是最後一個,也是往往最困難的里程碑。它會再次改變家庭結構和角色。

重要態度:當我們經歷這些階段時,保持關懷、體諒和包容至關重要。了解生理和心理上的變化有助於我們更好地支持家庭成員。


重點總結

家庭生命週期描述了家庭經歷的典型階段。每個里程碑,從為人父母到為人祖父母,都改變了我們的角色,並要求我們以關懷的態度去適應。


課題四:家庭結構

我們之前已經提過家庭是多元的。現在,讓我們學習一些在香港最常見家庭結構的官方名稱。

核心家庭:這種結構由兩位父母與其子女居住在同一屋簷下所組成。你可以把它想像成家庭單位的「核心」。

擴展家庭:這包括多代同堂或居住非常接近的家庭。例如,祖父母、父母和子女都住在同一屋簷下。它就像一個「擴展」了、加入了更多親屬的核心家庭!

單親家庭:在這種結構中,一位家長是其子女的唯一照顧者。

伴侶家庭:這指的是兩位伴侶共同生活,但沒有子女。


你知不知道?

在香港,核心家庭是最常見的住戶結構。然而,隨著人口老化和住房成本高昂,擴展家庭的居住安排也變得非常重要。


課題五:影響香港家庭生活的因素

香港在過去幾十年經歷了驚人的快速變化!這些變化對家庭關係、角色和生活方式產生了巨大影響。為了幫助大家記住所有不同的因素,我們可以使用一個方便的助記詞:S.P.E.C.T.E.S.

助記提示:S.P.E.C.T.E.S.

S - 社會
P - 政治
E - 經濟
C - 文化(價值觀與信念)
T - 科技
E - 環境
S - 科學

讓我們逐一拆解 S.P.E.C.T.E.S. 吧:

S - 社會因素
雙職父母:通常,父母雙方都工作,這會影響子女的照顧、家庭用餐時間和共聚時間。
家庭傭工:許多香港家庭都依賴家庭傭工,這會影響家務分配和育兒模式。
家庭計劃政策(節育):現今家庭的規模普遍比過去小,這意味著父母可以為每個孩子投入更多資源。

P - 政治因素
主權移交:1997年的主權移交導致一些家庭移居外地,而另一些則移居香港,改變了城市的家庭面貌。
移民與移居者:這些人口流動催生了跨國家庭,並帶來多元的文化影響。

E - 經濟因素
工業化轉型至服務型經濟:香港從工廠工作(藍領)轉向辦公室工作(白領)。這改變了工作時間、收入水平和生活方式。
全球化:我們與世界緊密相連!這影響著我們購買的產品、擁有的工作,以及接觸到的思想。

C - 文化(價值觀與信念)因素
對生活品質信念的轉變:現在人們更重視家庭凝聚力閒暇時間和個人舒適度
個人主義:相較於傳統的家庭責任,人們可能會更看重個人目標和自由。

T - 科技因素
省力省時的電器:想想洗衣機、電飯煲和吸塵機!它們釋放了時間,讓大家可以進行其他活動。
人體工學設計:產品的設計考慮到舒適性和效率,提升了家庭生活品質。

E - 環境因素
污染與全球暖化:對環境的關注影響著家庭的選擇,從回收習慣到他們購買的食物。
身體/公共健康:公共健康問題(如流行病)極大地改變了家庭成員之間的互動、工作和社交方式。

S - 科學因素
試管嬰兒(體外受精):生育治療的科學進步讓更多夫婦得以成為父母,改變了一些家庭的旅程。


重點總結

現代香港家庭受到 S.P.E.C.T.E.S. 各種因素的強大綜合影響。這些力量改變著我們在家庭中的角色和責任,並每天影響著我們的生活方式選擇。


課題六:綜合應用(對飲食與衣著的影響)

那麼,我們學習這些知識有甚麼用呢?因為了解「家庭面向」是理解消費者行為的關鍵。我們討論過的一切都影響著家庭在飲食和衣著方面的選擇。

這是接下來章節的基礎。你將需要應用這些知識到其他課題上。

思考一下…

食品科學與科技的同學:
一個擁有雙職父母(一個社會因素)且偏愛便利(一個文化價值觀)的核心家庭,與一個有祖父母熱愛烹煮傳統菜餚的擴展家庭,它們的膳食計劃需求會如何不同呢?

時裝、紡織與服裝的同學:
一個家庭的生活方式,如果受到高薪服務業工作(一個經濟因素)和對舒適度追求(紡織品中的一個科技因素)的影響,他們的衣著選擇與條件不同的家庭相比會如何呢?


最終重點總結

家庭是幾乎所有與科技與生活相關決策的背景。透過了解家庭的結構、里程碑,以及塑造他們生活方式的因素,你就能分析並解釋他們在飲食和衣著方面的需求和選擇。你一定能掌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