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生物科技技術

哈囉!歡迎來到生物科技的奇妙世界!你可以把它想像成生物學界的高科技工具箱。在本章中,我們會探索一些科學家們用來讀取、複製甚至改寫生物基因密碼的超棒技術。為什麼這些技術很重要呢?因為它們幫助我們研發新藥、偵破案件、改善食物,以及了解各種疾病。這聽起來可能像科幻小說,但它正在真實發生!讓我們一起深入了解這些技術是如何運作的吧。


重組DNA技術:基因的終極「剪貼」術

想像你有兩本不同的書。你在其中一本書裡找到一個非常有用的句子,想把它放進另一本書裡。你會怎麼做?當然是剪下來,然後貼過去,對吧?重組DNA技術基本上就是DNA的超精準「剪貼」方法。

溫馨提示:別忘了,基因是DNA上的一段區域,它承載著製造特定蛋白質(例如胰島素或酵素)的『食譜』或指令。

所需的主要工具

要進行這種基因「剪貼」,我們需要一套特殊的工具箱:

  • 分子剪刀(限制酶):這些特殊的酵素就像微型剪刀。它們不是隨意亂剪的;它們能識別並在非常特定的鹼基序列處切割DNA。切割後,它們通常會留下短的單股突出端,稱為黏性末端。你可以把它們想像成拼圖塊——一個黏性末端只能與另一個匹配的黏性末端配對。

  • 分子膠水(DNA連接酶):這種酵素就是「膠水」。當一個基因利用其匹配的黏性末端插入新的DNA後,DNA連接酶就會出現,形成永久的鍵,將基因牢固地黏合到位。

  • 「送貨車」(載體,例如質粒):載體是用來將新基因帶入宿主細胞的工具。最常見的載體是質粒——存在於細菌中的小型環狀DNA。它們非常適合這項工作,因為它們易於操作,而且細菌在分裂時會自動複製它們。

逐步解說範例:利用細菌製造人類胰島素

這是重組DNA技術一個經典且非常重要的實際應用例子。在此之前,糖尿病患者必須使用豬胰島素,這可能引起過敏反應。現在,我們是這樣利用細菌製造純人類胰島素的:

  1. 分離:科學家從人類細胞中分離出人類胰島素基因。他們也從大腸桿菌中分離出質粒

  2. 切割:胰島素基因和質粒都用相同的限制酶切割。這一點超級重要,因為這樣會同時在基因和質粒上產生匹配的黏性末端

  3. 結合:將切割後的胰島素基因和切割後的質粒混合在一起。胰島素基因的黏性末端與質粒的匹配黏性末端配對,將基因插入質粒環中。

  4. 黏合:加入DNA連接酶,將胰島素基因永久性地連接到質粒DNA上。這種新的、結合後的DNA分子現在被稱為重組DNA(或重組質粒)。

  5. 轉形:將重組質粒引入宿主細菌。這個過程稱為轉形。並非所有細菌都會吸收質粒,但有些會。

  6. 培養與提取:將轉形後的細菌(即帶有新質粒的細菌)放入大型發酵罐中,提供營養讓它們迅速生長和繁殖。當它們繁殖時,也會複製質粒,而且由於胰島素基因現在是質粒的一部分,細菌便會開始生產人類胰島素!這些胰島素隨後可以被純化並用作藥物。
你知不知道?

用於這個過程的細菌基本上變成了微小的活工廠,24小時運作,為全世界數百萬人生產救命藥物!

基因工程的益處與潛在危害

這項強大的技術既有驚人的潛力,也有我們需要謹慎對待的地方。

  • 益處:我們可以生產有用的物質,如藥物(胰島素、疫苗、荷爾蒙)、培育出抗蟲害或營養更豐富的作物,以及利用基因改造生物來研究和尋找疾病的治療方法。

  • 潛在危害:人們擔憂長期影響。例如,基因改造植物可能會與野生近緣種雜交,產生「超級雜草」。此外,還有許多倫理問題以及在食物中產生新過敏原的可能性。
重點筆記

重組DNA技術是一個「剪貼」過程,它利用限制酶(剪刀)、DNA連接酶(膠水)和質粒(『送貨車』),將所需的基因插入到生物體(如細菌)中,使其生產有用的蛋白質。


聚合酶鏈式反應(PCR):DNA影印機

想像一下,你在犯罪現場發現一滴血。它含有DNA,但數量遠遠不夠進行適當的分析。你需要一種方法來製造數百萬份DNA複本。這正是聚合酶鏈式反應(PCR)的作用!

類比:你可以把PCR想像成一台專門為DNA設計的、高度精準且超快速的影印機。

PCR循環的三個主要步驟

PCR通過重複三個溫度變化的循環來工作。一台稱為熱循環儀的機器會自動完成這一切。

  1. 變性(高溫:約95°C):機器會加熱DNA樣本。這種高溫會破壞將兩條DNA股連接在一起的氫鍵,導致它們分離(變性)。

  2. 黏合(降溫:約55-65°C):溫度降低。這使得短小的、人造的DNA片段(稱為引物)能夠與分離的DNA股結合(黏合)。這些引物充當「開始」和「停止」信號,精確地告訴複製酶要複製DNA的哪個部分。

  3. 延伸(溫和:約72°C):溫度稍微升高。一種特殊的耐熱酵素,稱為DNA聚合酶(通常是*Taq*聚合酶),會與引物結合,並開始添加DNA鹼基(核苷酸),為每條原始的分離DNA股合成一條新的互補股。

在一個循環結束時,目標DNA的數量會翻倍。這個循環會重複大約30次。由於DNA的數量每個循環都會翻倍(1 → 2 → 4 → 8 → 16...),這會導致指數式擴增,在幾小時內從一個起始分子產生數百萬甚至數十億個複本!

PCR的廣泛應用

由於PCR在從微量樣本中製造大量複本方面非常有效,它被廣泛應用於:

  • 法證科學:擴增犯罪現場(血液、頭髮、唾液)的DNA,以建立DNA圖譜。
  • 醫學診斷:檢測患者血液中病毒(如HIV或COVID-19)或細菌的DNA,即使它們的數量非常少。
  • 親子鑑定:擴增母親、孩子和潛在父親的DNA,以比較他們的基因圖譜。
  • 考古學:從古代樣本(如埃及木乃伊或長毛象)中複製DNA。
重點筆記

PCR是一種複製特定DNA片段數百萬次的技術。它通過加熱和冷卻的循環來使DNA變性黏合延伸,從而導致指數式擴增。


DNA指紋分析:創造獨特的基因條碼

每個人的DNA都略有不同(除非你是同卵雙胞胎!)。這些差異在我們DNA的非編碼部分尤其常見。DNA指紋分析是一種將這些差異可視化的技術,它創造出一個個體獨有的圖譜——就像一個條碼。

用於此目的的主要技術稱為凝膠電泳

凝膠電泳如何運作:按大小分離DNA

類比:想像一場穿梭於茂密森林中的比賽。嬌小靈活的人可以迅速穿過樹林,跑得很遠,而體型較大的人則會被纏住,移動速度慢得多。凝膠電泳就像DNA片段在凝膠中的一場賽跑。

  1. 切割DNA:利用限制酶將DNA樣本切割成片段。由於每個人的DNA序列都不同,酵素會在不同的地方切割,為每個人產生一套獨特的、不同大小的片段。

  2. 載入凝膠:將DNA片段載入到一塊凝膠(瓊脂糖凝膠)一端的小孔中。

  3. 電泳:電流通過凝膠。由於DNA帶負電荷,它會被拉向另一端的正電極。

  4. 按大小分離:凝膠就像一個篩子。較小的DNA片段可以輕鬆穿過凝膠基質並移動很長的距離。較大的片段則會被纏住,移動緩慢,所以它們移動的距離不遠。這會根據片段的大小將它們分開。

  5. 顯現:加入染料,使DNA片段在紫外線下以條帶形式可見。這種條帶模式就是該個人的DNA指紋

DNA指紋分析的應用

  • 法證學:可以將犯罪現場證據的DNA指紋與嫌疑犯的進行比較。如果圖譜匹配,這是將嫌疑犯與犯罪現場聯繫起來的有力證據。
  • 親子鑑定:孩子從母親那裡繼承一半的DNA,從父親那裡繼承一半的DNA。因此,孩子DNA指紋中的所有條帶都必須與其母親或父親的某個條帶匹配。
重點筆記

DNA指紋分析利用凝膠電泳按大小分離DNA片段。由於DNA帶負電荷,它會向正電極移動。較小的片段移動得更遠。由此產生的條帶圖譜對個體來說是獨特的。


基因改造生物(GMOs):改寫生命的「食譜」

基因改造生物(GMO)是指其遺傳物質已通過我們剛才討論的技術進行了改變的任何生物,通常是為了賦予它一種新的、有益的性狀。

製造基因改造生物的原理

  • 基因改造微生物:這正是我們在胰島素生產中看到的情況。其原理是利用重組DNA技術將外來基因插入細菌質粒。轉形後的細菌隨後會生產由該基因編碼的蛋白質。

  • 基因改造植物:將所需的基因(例如:抗蟲害基因)插入植物細胞。這可以通過一種特殊的細菌完成,該細菌能自然地將DNA插入植物,或者使用「基因槍」將裹有DNA的微小金顆粒直接射入細胞。單個改造後的植物細胞隨後可以利用植物組織培養技術(我們將在下一節介紹!)培育出一個全新的完整植株。例如:黃金米,它含有生產維生素A的基因。

  • 基因改造動物:通常是利用微型針(顯微注射)將所需的基因注射到受精卵中。然後將改造後的卵子植入代孕母體內。如果成功,產生的後代將在所有細胞中攜帶新基因。例如:經過改造後生長速度快得多的三文魚。
重點筆記

基因改造生物是通過將所需性狀的基因插入生物體的DNA中而創造的。其基本原理通常是重組DNA技術


複製:製造基因複本

複製(Cloning)是製造基因上完全相同的個體的過程。這在無性繁殖中自然發生,但生物科技使我們能夠人工完成它。

哺乳動物複製的主要步驟(「多莉羊」方法)

這個方法正式稱為體細胞核轉移(SCNT)。別擔心,這些步驟比名字更容易理解!

類比:把它想像成更換一個卵細胞的「大腦」(細胞核)。

  1. 獲取細胞:從你想複製的動物(我們稱她為A羊)身上取一個普通的體細胞(體細胞)。同時,從另一隻羊(B羊)身上取一個未受精的卵細胞。

  2. 卵細胞去核:從B羊的卵細胞中移除細胞核。這就留下了一個去核卵細胞——一個不含遺傳信息的卵細胞。

  3. 細胞核轉移:將A羊體細胞的細胞核小心地轉移到B羊的去核卵細胞中。

  4. 活化:給改造後的卵細胞一個輕微的電擊。這會欺騙它,讓它以為自己已經受精,並開始分裂形成胚胎。

  5. 植入:將發育中的胚胎植入第三隻羊(代孕母,C羊)的子宮內。

  6. 誕生:代孕母生下一隻小羊。這隻小羊是一個複製體——它與捐贈細胞核的A羊在基因上完全相同。

植物複製的主要步驟(組織培養)

複製植物要容易得多!這項技術也稱為微繁殖

類比:只用一小塊原始植物的組織,就在特殊的凝膠中培育成一株全新的、完全相同的植物。

  1. 獲取培植體:從親本植物(例如:枝條的頂端或根部)上切下一小塊組織,稱為培植體

  2. 消毒:對培植體進行消毒,以殺死可能污染培養物的任何細菌或真菌。

  3. 培養:將培植體放在培養皿中無菌的營養培養基(如瓊脂凝膠)上。這種凝膠含有生長所需的所有營養和植物激素。

  4. 形成癒傷組織:植物細胞迅速分裂,形成一團無定形的未分化細胞,稱為癒傷組織

  5. 培養小植株:將癒傷組織轉移到含有不同激素的新培養基上,鼓勵它發育出根和芽,形成微小的小植株。

  6. 移栽到土壤:一旦小植株足夠大,就可以將它們移栽到土壤中,生長成成熟的植物,這些植物在基因上與親本完全相同。

複製技術的優點、缺點與局限

  • 優點:可以生產大量具有理想性狀的生物(例如:高產作物、得獎動物)。它還可以用於幫助拯救瀕危物種。

  • 缺點與局限:它大大減低遺傳變異。如果所有個體都是基因上相同的複製體,一種單一疾病就可能導致整個種群滅絕。動物複製的成功率非常低,成本高昂,而且複製動物可能存在健康問題並過早衰老。此外,還有許多倫理問題。
重點筆記

複製技術生產基因上完全相同的生物。動物複製是將體細胞的細胞核轉移到去核卵細胞中。植物複製(組織培養)則是從一小塊組織在營養培養基上培育成一株新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