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電學:靜止電荷的物理

各位同學,你好!歡迎來到令人興奮的靜電學世界。不用擔心,它沒有聽起來那麼可怕!本章節全是關於靜止電荷的物理。想想你輕觸門柄時的小「啪」一聲、脫下羊毛帽後頭髮豎起,甚至壯觀的閃電。這些都是靜電學的例子!

在這些筆記中,我們會逐一拆解你必須知道的一切,從電荷的基本法則到計算它們產生的無形力量。讓我們開始吧!


1. 基本構成:電荷

一切都始於電荷。它像質量一樣,是物質的一個基本特性。

a. 兩種電荷:正電荷與負電荷

在自然界中,我們發現兩種電性:正電(+)負電(-)

  • 質子,位於原子核中,帶有正電荷。
  • 電子,繞核運行,帶有負電荷。
  • 中子,也位於原子核中,不帶電荷(中性)。

當一個物體含有相等數量的質子和電子時,它就是電中性的。它們的電荷互相抵消。

b. 基本法則:吸引與排斥

這是靜電學的黃金法則,而且超容易記住:

異性相吸,同性相斥。

  • 兩個正電荷會互相推開(排斥)。
  • 兩個負電荷也會互相推開(排斥)。
  • 一個正電荷和一個負電荷會互相靠近(吸引)。

類比:想像它就像磁鐵一樣。兩個「北」極會互相推開,但一個「北」極和一個「南」極則會互相吸附在一起!

c. 物體如何帶電:關鍵在於電子轉移

那麼,像塑膠尺這樣的電中性物體是如何帶電的呢?關鍵就是電子的移動。

  • 如果物體失去電子,它的質子數量會多於電子,因此會帶正電荷
  • 如果物體獲得電子,它的電子數量會多於質子,因此會帶負電荷

這通常透過摩擦產生,例如你用氣球摩擦頭髮時。電子從你的頭髮跳到氣球上,使你的頭髮帶正電,氣球帶負電。


常見錯誤警示!

一個很常見的錯誤是說質子被轉移了。請記住,質子被緊緊鎖在原子核中,在正常情況下不會移動。只有輕巧、可移動的電子才會轉移!

第一部分的重點摘要

- 電荷有兩種:正電(質子)和負電(電子)。
- 同性電荷(正與正)或(負與負)會排斥
- 異性電荷(正與負)會吸引
- 帶電只會透過電子轉移發生。


2. 庫侖定律:計算力的大小

好的,我們知道電荷會互相吸引或排斥。但作用力有多大呢?一位名叫查爾斯-奧古斯丁·庫侖(Charles-Augustin de Coulomb)的法國物理學家找到了答案。

a. 公式

庫侖定律給出了兩個點電荷之間靜電力(F)的大小。不要被公式嚇倒;我們會逐一解釋。

$$ F = \frac{Q_1 Q_2}{4\pi\epsilon_0 r^2} $$

b. 公式拆解

  • F 是力,單位是牛頓(N)。這是我們想求的量。
  • Q₁Q₂ 是兩個物體上的電荷量,單位是庫侖(C)。
  • r 是兩個電荷中心之間的距離,單位是米(m)。這一點超級重要——距離是平方的!
  • ε₀(epsilon-nought,讀作「艾普西隆零」)是一個常數,稱為自由空間的電容率。它只是一個使單位吻合的數字。你將會得到它的值:8.85 x 10⁻¹² C²N⁻¹m⁻²。整個項 $$ \frac{1}{4\pi\epsilon_0} $$ 通常寫作 'k',其近似值為 9.0 x 10⁹ Nm²C⁻²。

最重要的關係是:

  • 力與電荷量的乘積成正比(電荷越大 = 力越大)。
  • 力與距離的平方成反比(距離增加一倍,力會減弱四倍!)。這是一個平方反比定律

c. 利用庫侖定律解題(逐步教學)

假設你有兩個正電荷,Q₁ = +2x10⁻⁶ C 和 Q₂ = +3x10⁻⁶ C,它們相距 0.05 m。它們之間的力是多少?

  1. 找出你的數值:
    Q₁ = 2x10⁻⁶ C
    Q₂ = 3x10⁻⁶ C
    r = 0.05 m
    常數 $$ \frac{1}{4\pi\epsilon_0} \approx 9 \times 10^9 $$
  2. 將數值代入公式:
    $$ F = (9 \times 10^9) \frac{(2 \times 10^{-6})(3 \times 10^{-6})}{(0.05)^2} $$
  3. 計算結果:
    $$ F = (9 \times 10^9) \frac{6 \times 10^{-12}}{0.0025} $$ $$ F \approx 21.6 \, \text{N} $$
  4. 判斷方向:
    由於兩個電荷都是正電(同性電荷),所以力是排斥力。它們會以 21.6 N 的力互相推開。

注意:使用公式時,我們通常會忽略電荷的正負號來求出力的「大小」(magnitude)。然後再使用「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法則來判斷力的方向。

第二部分的重點摘要

- 庫侖定律計算兩個點電荷之間的
- 隨著電荷量增加,力會變
- 隨著距離增加,力會顯著變(平方反比定律)。
- 記住使用「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法則來判斷力的方向。


3. 電場:一種無形的作用

一個電荷是如何「知道」另一個電荷的存在並對其施加推或拉的作用呢?這是因為每個電荷都會在周圍空間中產生一個電場

類比:想像一下熱騰騰的燒烤爐。即使沒有觸摸它,你也能感受到熱力(「熱場」)。電荷也是以相同的方式產生一個「力場」。任何進入這個場的電荷都會感受到力。

a. 表示電場:電力線

我們無法看見電場,所以我們繪製電力線來表示它們。這些線遵循幾個簡單的規則:

  • 它們顯示正試驗電荷所受力的方向。
  • 電力線從正電荷發出並指向負電荷
  • 電力線越密集,電場就越強
  • 電力線永不相交
需知的電場圖案:

1. 孤立點電荷:電力線從正電荷向外輻射,並向負電荷向內指向。

2. 平行帶電板之間:這是一個特殊情況!電力線是平行的、直線的、均勻分佈的(從正極板指向負極板)。這意味著電場是均勻的——它在極板之間的每個位置都具有相同的強度和方向。

b. 電場強度 (E)

電場強度告訴我們在某一點電場有多強。它被定義為每單位正電荷所受的力

E 的公式:

1. 定義:

$$ E = \frac{F}{q} $$

其中 F 是放置在電場中的小正試驗電荷 q 所受的力。E 的單位是牛頓每庫侖(N C⁻¹)。


2. 點電荷 (Q) 周圍的電場強度:

$$ E = \frac{Q}{4\pi\epsilon_0 r^2} $$

這個公式告訴你距離點電荷 Qr 處的電場強度。


3. 平行板之間的電場強度:

$$ E = \frac{V}{d} $$

其中 V 是極板之間的電勢差(電壓),d 是極板之間的距離。這個公式很簡單,因為電場是均勻的!

你知道嗎?

影印機就利用了靜電學原理!一個靜電荷圖案被產生在滾筒上。這個帶電的圖案會吸引細小的黑色粉末(碳粉)。然後碳粉被轉移到紙上並加熱,使其附著,從而製作出你的影印件。

第三部分的重點摘要

- 電荷會在周圍空間中產生一個電場
- 我們繪製電力線來視覺化電場(從正電荷發出,指向負電荷)。
- 電場強度 (E) 是每單位電荷所受的力(E = F/q)。
- 你需要知道點電荷和平行板的電場強度公式。


這就是靜電學的核心內容!我們已經涵蓋了什麼是電荷、如何計算電荷之間的力,以及電場的概念。溫習這些核心概念,多練習計算題,你就能掌握得很好。你一定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