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社會及文化合作:攜手共建美好世界

各位同學好!歡迎來到現代歷史中最貼近我們生活的課題之一。我們往往聚焦於戰爭和衝突,但這一章卻是講述截然不同的事:各國如何努力合作,解決影響全球每一個人的重大問題。從環境保護到對抗致命疾病,我們將會探討全球合作的驚人成就與令人沮喪的挑戰。

為甚麼這很重要?因為這些都是我們今天仍然面對的議題!了解國際合作的歷史,有助我們理解今天的新聞和我們所身處的世界。讓我們開始吧!


1. 人口與資源的挑戰

問題所在:人口過剩,資源不足?

想像一下,有一塊披薩永遠不會變大,但卻有越來越多的朋友出現要一起分享。這就是思考人口與資源問題的一個簡單方法。

  • 人口增長: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醫學和公共衞生的進步,導致人口大幅增長。更多人口意味著對食物、水、能源和房屋的需求更高。
  • 資源有限:地球上的資源是有限的。我們的地球能否支持持續增長的人口?這個問題在20世紀成為一個主要關注點。
主要發展:世界如何應對?

各國意識到他們無法獨自解決這個問題。合作的主要平台是聯合國(UN)

合作的主要例子:

  • 聯合國世界人口會議:一系列大型會議,各國聚首一堂討論這個問題。例如,在布加勒斯特(1974年)開羅(1994年)舉行的會議都是將人口問題提上全球議程的重要事件。
  • 聯合國機構: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這樣的機構,旨在幫助改善農業技術和對抗飢餓,這些都與人口壓力直接相關。
成就(好消息)
  • 意識提高:這些努力使世界意識到人口增長是一個需要關注的全球性問題。
  • 增長放緩:許多推廣教育和生育規劃的計劃,有助於減緩全球人口增長的速度。
  • 糧食增產:科學領域的國際合作導致了「綠色革命」,它利用新型種子和耕作方法,大幅增加了世界的糧食供應。
局限與利益衝突(為何如此困難)

如果這部分讓你覺得有點難懂,別擔心。失敗的主要原因是不同國家有著截然不同的想法和優先事項。把它想像成一個大型小組專題,但沒有人能達成共識!

主要利益衝突:

  1. 已發展國家與發展中國家:這是最大的衝突點!
    • 已發展(富裕)國家經常主張在較貧窮國家實行人口控制,以保護全球資源。
    • 發展中(貧窮)國家往往覺得這不公平。他們辯稱:「你們這些富裕國家人均消耗了世界上大部分的資源!問題不在於我們的人口數量,而在於你們的過度消費。此外,我們需要更多人口來支持我們的勞動力和經濟增長。」
  2. 文化和宗教信仰:許多文化和宗教都重視大家庭,並反對生育規劃的方法,例如避孕。這使得政府很難實施人口政策。
  3. 國家主權:大多數國家認為人口政策是其內政。他們不喜歡其他國家或國際機構指手畫腳。
人口與資源的重點總結

國際合作成功提高了對人口和資源問題的認識。然而,富裕國家和貧窮國家之間的深刻分歧,以及文化和政治上的敏感性,嚴重限制了全球解決方案的有效性。


2. 環境保護的挑戰

問題所在:地球是我們的共同家園

想像你住在一幢大型公寓大廈裡。如果一樓的人污染了供水,那麼即使是頂樓的人也會受到影響。我們的地球就像那幢公寓大廈一樣。污染、森林砍伐和氣候變化是那些不分國界的問題。

主要問題:酸雨、臭氧層耗損、熱帶雨林砍伐以及全球暖化。

主要發展:世界如何應對?

從1970年代開始,人們開始意識到環境正陷入困境。這促成了一些具里程碑意義的國際會議和協議。

  • 斯德哥爾摩會議(1972年):這是第一次重要的全球環境會議。這是一大步,因為它將環境議題納入官方國際議程,並促成了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的成立。
  • 里約地球峰會(1992年):一個旨在將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經濟發展聯繫起來的大型會議。這是提升全球意識的一個里程碑式事件。
  • 京都議定書(1997年):一個著名(且具爭議性)的協議,許多已發展國家承諾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以對抗全球暖化。
成就(好消息)
  • 一個巨大的成功案例——臭氧層:蒙特利爾議定書》(1987年)是一個極為成功的條約,旨在逐步淘汰破壞臭氧層的化學物質。它表明全球合作確實可以解決特定的環境威脅。
  • 全球規範:保護環境現在被視為所有國家正常且必要的責任。
  • 科學合作:各國現在合作監測地球的健康狀況,共享氣候和污染數據。
局限與利益衝突(老問題了……)

就像人口問題一樣,每個人都同意環境很重要,但他們卻在「誰該做甚麼」和「誰該為此付出」的問題上激烈爭論。

主要利益衝突:

  1. 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這是核心衝突。
    • 發展中國家(如中國和印度)辯稱,他們需要使用更廉價的能源,如煤炭,來發展經濟並使人民擺脫貧困。他們說:「你們這些富裕國家已經靠污染累積了200年的財富。阻止我們這樣做是不公平的。」
    • 已發展國家則認為全球問題需要全球解決方案,且每個人都必須參與。
  2. 缺乏執行力:國際環境協議很難執行。如果一個國家簽署了像《京都議定書》這樣的條約,但未能達到目標,世界其他國家幾乎無法對其進行懲罰。
  3. 科學爭議:過去,一些國家和實力雄厚的公司質疑氣候變化的科學依據,以拖延採取行動。
快速回顧小貼士

常見錯誤提醒:不要認為國際協議等同於國家法律。國家法律有警察和法院來執行。國際協議則依賴自願合作,這要弱得多。

環境保護的重點總結

全球合作在提高意識和解決特定問題(如臭氧層問題)方面非常成功。然而,像氣候變化這樣的大問題,進展卻非常緩慢,因為經濟增長與環境保護之間存在根本性衝突,尤其是在已發展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


3. 醫學、科學與技術的合作

問題所在:共享知識以拯救生命

像流感或COVID-19這樣的疾病,無需護照即可跨越國界。一個國家的健康危機可以迅速演變成全球性大流行。同時,一個實驗室的科學突破,可能造福全人類。在這個領域的合作不僅是個好主意——它更是生存的關鍵。

主要發展:世界如何應對?

在這方面最重要的參與者是世界衛生組織(WHO),它是聯合國的一個專門機構,成立於1948年。

合作的主要例子:

  • 世界衛生組織(WHO):它的職責是協調國際衛生工作、對抗疾病、開展疫苗接種運動,並應對全球健康緊急情況。
  • 疾病根除計劃:世界衛生組織領導了全球運動,以根除或控制天花、小兒麻痺症和瘧疾等疾病。
  • 國際科學項目:各國也合作進行了龐大的科學項目,這些項目單憑一個國家將過於昂貴或複雜,例如人類基因組計劃(繪製我們的DNA圖譜)和國際太空站(ISS)
你知道嗎?

由世界衛生組織領導的天花根除運動,被認為是歷史上國際合作最偉大的成就之一。天花在20世紀造成估計3億人死亡,但由於全球疫苗接種的努力,最後一宗自然感染病例於1977年被記錄。它已經徹底消失了!

成就(好消息)
  • 天花的徹底勝利:一個明確而驚人的成功。
  • 顯著的健康改善:全球疫苗接種運動挽救了數百萬人的生命,並大幅減少了小兒麻痺症和麻疹等疾病。
  • 快速資訊共享:世界衛生組織幫助全球科學家和醫生在疫情爆發期間迅速分享資訊。
  • 驚人的科學進步:像國際太空站這樣的聯合項目,推動了人類知識的界限。
局限與利益衝突(即使在這裡,也有問題)

你可能會認為每個人都會同意拯救生命,但政治和金錢仍然阻礙著進步。

主要利益衝突:

  1. 專利與利潤 vs. 公眾健康:
    • 已發展國家的製藥公司投入數十億資金進行研究,並以專利保護其新藥以賺取利潤。
    • 發展中國家往往負擔不起這些昂貴的專利藥物。他們主張擁有生產更便宜的「仿製」版本藥物的權利,以拯救人民,例如在愛滋病危機期間。這是一個巨大的緊張根源。
  2. 政治與不信任:有時,國家可能會隱瞞疾病爆發的資訊,以避免經濟損失或政治尷尬。這種缺乏透明度會使全球應對慢得多,且效果更差。
  3. 資金與優先事項:世界衛生組織依賴成員國的資助。富裕國家擁有更大的影響力,可以將資金導向他們最關心的疾病,而這些疾病可能並不是發展中國家面臨的最大問題。
醫學、科學與技術的重點總結

這個領域見證了一些國際合作中最輝煌的成功,例如天花的根除。然而,圍繞專利、利潤和政治不信任的衝突表明,即使在生死攸關的問題上,國家和商業利益的分歧仍然是進步的主要障礙。


總體評估:那麼,我們做得怎麼樣?

這就是香港中學文憑考試(HKDSE)希望你們思考的重大問題:國際社會在多大程度上能夠解決全球困境?

沒有簡單的「是」或「否」的答案。最好的答案是平衡的。

一方面(成功之處)……

國際社會在以下方面非常成功:

  • 提高意識並將問題提上全球議程。
  • 設定目標並建立討論平台。
  • 解決特定、明確定義的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方案明確且政治衝突可控(例如:天花根除、修復臭氧層)。

另一方面(局限之處)……

進展往往受到兩大經常出現的障礙阻礙:

  1. 利益衝突:特別是已發展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的經濟差距。「誰應該付費?」和「誰應該犧牲?」的問題是大多數失敗的核心。
  2. 國家主權:歸根結底,國家通常將自身的國家利益置於全球合作之上。沒有「世界政府」來強迫他們採取行動。

因此,國際社會確實「有能力」成就驚人的事情,但這只有在各國願意為共同利益擱置分歧時才可能實現——而歷史表明,這往往非常、非常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