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區位的轉變:工廠為何搬遷?

同學們好!你有沒有留意過你的手機上寫著「加州設計,中國組裝」?你亦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大型鋼鐵廠現在不再建在中環的中心地帶了?本章就是為大家解開這個謎團!

我們將展開一趟旅程,去理解工業為何選擇特定的區位,以及更重要的是,它們為何會隨著時間推移而轉移。我們將看兩個截然不同的例子:中國龐大而笨重的鋼鐵工業,以及美國智慧型的高科技資訊科技(IT)工業。了解這些,能幫助我們看清世界是如何相互連繫並不斷變化的。讓我們開始吧!


首先…什麼是區位因素?

想像一下,你想開一間新的珍珠奶茶店。你會選址在哪裡呢?學校附近?繁忙的地鐵站內?還是寧靜的鄉村?你考慮的因素——例如顧客、租金和員工——正是地理學家所稱的「區位因素」。

對於工業來說,道理也是一樣,只是規模更大!這些都是公司決定在某個地方興建工廠的主要原因。

傳統區位因素的助記口訣!

想像一下,工廠老闆為了成功設下一個TRAP(陷阱),再配合一點G-L-L的幫助!

  • T - 運輸:如何將原材料運入並將製成品運出?(輪船、火車、貨車
  • R - 原材料:你需要靠近你的原材料嗎?(例如煤、鐵礦石
  • A - 集聚:附近有沒有其他類似的公司?(聚集在一起可以帶來好處!)
  • P - 動力:是否有足夠便宜和可靠的能源?(例如電力、煤炭

  • M - 市場:你的客戶在哪裡?你需要靠近他們嗎?

  • G - 政府政策:政府是否鼓勵你在那裡設立工廠?(例如稅務優惠、特殊區域
  • L - 勞工:是否有足夠的工人?他們是廉價還是技術熟練?
  • L - 土地:是否有足夠平坦、可負擔的土地供建廠?

「集聚」這個詞現在看起來可能有點難懂,別擔心,我們稍後會再詳細解釋!


案例研究一:中國龐大的鋼鐵工業

這是一個典型的重工業。它將笨重、大量的原材料,如鐵礦石和煤,轉化為用於建造摩天大廈、汽車和鐵路的鋼材。因為所有東西都非常笨重,所以運輸成本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考慮因素!

工廠過去的選址在哪裡……以及原因?

傳統上,中國的鋼鐵廠都選址在內陸地區,靠近原材料的採礦地。

讓我們看看關鍵因素:

  • 原材料與動力:這是第一大因素!煉鋼需要消耗大量的煤和鐵礦石。在礦山旁邊直接建廠,遠比將數噸岩石運到全國各地要便宜得多。例如,中國東北部的鞍山市就因為煤鐵資源豐富而成為鋼鐵之都。
  • 政府政策:早期,中國政府實行計劃經濟。他們決定在東北地區發展這些工業,以推動該地區的發展。
  • 勞工:重工業需要大量工人,這些工業城市吸引了大量人口。

巨大轉變!區位如何以及為何隨時間變化?

在過去幾十年裡,發生了一個重大變化。新的大型鋼鐵廠開始在沿海地區湧現,特別是像上海這樣的大型港口城市附近。

那麼,是什麼導致了這種沿海轉移?
  1. 科技影響:這是顛覆性的改變!巨型貨輪的建造使跨洋運輸材料變得非常便宜。中國發現,從澳洲和巴西等地進口高質量的鐵礦石,實際上比使用國內品質較差的內陸礦石更便宜。擁有深水港口的沿海地區成為接收這些進口貨物的理想地點。

  2. 市場拉動:鋼鐵的最大客戶集中在蓬勃發展的沿海城市(用於建築、製造等)。靠近市場可以大大節省最終笨重產品的運輸成本。

  3. 政府政策:政府的「改革開放政策」著重發展沿海地區,建立了經濟特區(SEZs),並吸引投資到這些地區。
快速回顧:中國鋼鐵工業的轉變

過去:位於內陸,靠近原材料(例如鞍山)。
現在:位於沿海,靠近港口和市場(例如上海寶山)。

但是等等……為什麼有些舊工廠還留在原地?

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稱為工業慣性

比喻:想像一下你的家人在同一個單位住了50年。即使你的新學校和所有朋友現在都在香港的另一邊,搬家仍然是一項龐大、昂貴且困難的任務。所以,你可能索性就留在原地。

工業慣性是指一個工業即使當其原先存在的主要原因已經消失時,仍傾向於保留在原有區位的現象。

工業慣性的原因:
  • 高昂的搬遷成本:你不能只是把一個鋼鐵廠裝進箱子裡。搬遷大型熔爐和設備將花費數十億元!
  • 熟練的勞動力:數代擁有相關技能的工人已經居住在舊的工業城市中。
  • 完善的基礎設施:舊址已經擁有支持該行業所需的鐵路、公路和輸電線路。
鋼鐵工業的重點摘要

鋼鐵工業的選址最初由原材料主導。隨著時間推移,由於科技(更便宜的海運)和不斷變化的市場,它已轉移到沿海地區。然而,工業慣性使一些舊廠房仍保留在原有的內陸位置。


案例研究二:美國的智慧型資訊科技工業

現在來看看完全不同的例子!資訊科技(IT)工業是高科技工業。它不需要煤或鐵礦石。其最重要的「原材料」是智慧!想想蘋果、谷歌和微軟這樣的公司。

它們的選址在哪裡……以及原因?

IT公司不是隨意冒出來的。它們傾向於聚集在特定地點,其中最著名的是加州的矽谷。它們需要靠近原材料或港口嗎?不需要!這使它們成為一種自由選址工業(或稱足輕工業)——意味著它們在選擇區位時擁有更大的自由度。

那麼它們的區位因素是什麼呢?

  • 勞動力質素(人力資本):這是重要的因素。IT公司需要持續供應高學歷和高技能的勞工:程式設計師、工程師、設計師。這就是為什麼它們通常設在世界一流大學附近,例如史丹福大學(在矽谷)和麻省理工學院(靠近波士頓的科技中心)。
  • 研究與開發(R&D):為了保持領先地位,IT公司必須不斷創新。靠近大學和其他研究中心,為新思想和突破性進展創造了完美的環境。
  • 集聚經濟:這個詞又出現了!這是公司因相互靠近而獲得的優勢。
    • 人才庫:大量的熟練工人吸引更多公司,而更多公司又吸引更多熟練工人。這是一個循環!
    • 思想交流:當來自不同公司的聰明人在同一地區生活和工作時,思想得以交流,激發新的初創企業。
    • 支援服務:了解科技行業的專業律師事務所、市場推廣公司和投資者(風險投資)也會在這些產業集群中設立。
你知道嗎?

「矽谷」這個名稱,源於矽是製造電腦晶片的關鍵材料,而許多早期晶片製造商都設在加州的聖塔克拉拉谷!

全球化與新的生產方式

與鋼鐵廠不同,鋼鐵廠幾乎所有工序都在同一地點完成,而IT工業則在全球範圍內運作。這稱為多點跨國生產

全球化是指世界通過貿易、科技和文化變得更加相互連繫的過程。對於IT公司來說,這意味著它們可以將生產過程分解,以實現最高的效率。

典型的IT生產鏈:
  1. 總部(HQ)和研發(R&D):通常留在美國(例如加州)。這是高價值創意誕生和決策制定的地方,需要最頂尖的人才。
  2. 製造和組裝:這部分通常外判給勞動力成本較低的國家(例如中國、越南、印度)。這部分是勞動密集型,但比設計階段的附加值較低。
  3. 銷售和支援:分佈在全球各地的辦事處,以便接近客戶(市場)。

這就是為什麼你的手機可以在一個國家設計,而在另一個國家組裝!

資訊科技工業的重點摘要

資訊科技工業的區位由人力因素決定,例如熟練勞動力(人力資本)集聚經濟。它是一種「自由選址」工業,由於全球化,它在不同國家之間運作多點生產系統以最大化效率。


宏觀視野:工業轉變的影響

當工廠遷徙時,會產生贏家和輸家。這種工業遷徙的過程對工業遷出地和遷入地都產生巨大的社會和經濟影響。

工業遷徙時會發生什麼?

來源地(工業遷出地,例如美國的工廠城鎮)的影響:
  • 經濟方面:工廠倒閉導致大規模失業。這可能導致「鐵鏽地帶」(或稱「鏽帶」)的形成——即工業衰退、工廠廢棄的地區。
  • 社會方面:人們可能被迫遷離以尋找工作(人口外移)。這可能導致當地服務業的衰落。
目的地(工業遷入地,例如中國的城市)的影響:
  • 經濟方面:創造數百萬個就業機會,推動經濟增長。通常會有技術轉移和技能從外國公司流向當地。
  • 社會方面:可能導致快速城市化,但也可能出現惡劣工作環境和貧富差距擴大等問題。
  • 環境方面:空氣和水污染加劇通常是一個主要問題。

我們如何解決這些問題?

政府會努力減輕工業遷出地所受到的打擊。以下是一些常見措施:

  • 勞工再培訓:幫助失業的工廠工人學習新技能,以適應不同行業(如服務業或科技業)的工作。
  • 改善社會保障:向失業人士提供財政支援(失業救濟金),幫助他們度過困難的轉型期。
  • 發展其他產業:鼓勵發展新的現代產業取代舊有產業,幫助經濟多元化。

重要提示:這些措施可能難以實施且成本高昂,而且不一定能保證成功。

最後總結:宏大結論

好啦,這就是全部內容了!工業區位的故事,正是一個不斷變化的故事。

對於鋼鐵等重工業來說,關鍵因素已從原材料轉向市場和運輸科技。對於IT等高科技工業來說,一切都圍繞著智慧和產業集聚。

了解這些力量,能幫助你理解全球經濟、我們城市的佈局,甚至是你每天使用的產品背後的故事。繼續以地理學家的視角觀察世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