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選址的變遷:為什麼工廠會搬遷?

各位同學,你哋好!有無諗過,點解你買嘅衫可能寫住「越南製造」,你部電話係「中國組裝」,而間公司嘅總部又喺美國呢?呢啲都唔係隨機㗎!工廠同企業嘅搬遷都有佢哋好明確嘅原因。呢一章就係要同大家一齊了解吓,點解工業會選擇特定嘅地點,呢啲地點點解同埋點樣隨時間改變,仲有呢種轉變對人類、城市同環境帶嚟嘅巨大影響。呢個課題非常貼身,可以解釋好多我哋現今生活嘅全球經濟現象。唔使擔心聽落好複雜,我哋會一步一步拆解㗎!


第一部分:基本概念 — 揀選工廠位置

試諗吓你開一間珍珠奶茶舖,你會開喺邊度呢?學校附近?定係繁忙嘅港鐵站入面?你會考慮顧客喺邊(市場)、租金幾多(土地),同埋搵唔搵到員工(勞工)。工廠都係一樣,只不過規模大好多!呢啲原因就叫做區位因素

需要記住嘅主要區位因素

以下係公司會考慮嘅主要「材料」。一個好方法去記住佢哋就係用口訣:T.R.I.M.P.L.E. G.L. (聽落有啲傻,但係好有用㗎!)

  • Transport (交通):點樣將原材料運入嚟同將製成品運出去係咪好方便呢?靠近港口、鐵路或者高速公路都係一個巨大嘅優勢。
  • Raw Materials (原材料):尤其係對重工業嚟講,靠近原材料來源地(好似鐵礦石或煤炭)可以慳返好多運輸成本。
  • Industrial Inertia (工業慣性):我哋遲啲會講到,佢係指一個工業即使失去原有嘅區位優勢,仍然傾向留喺原來嘅地點。
  • Market (市場):顧客喺邊度呢?如果賣嘅貨品好重或者好易碎,咁靠近顧客會比較好。
  • Power (動力):工廠需唔需要大量電力?選址喺電源附近就至關重要喇。
  • Labour (勞工):有冇足夠嘅工人供應?佢哋係熟練定係非熟練工人?工資成本又點樣?
  • Economies of Agglomeration (集聚經濟):呢個係一個專有名詞,指同一行業嘅公司聚集埋一齊,可以共享服務、工人同諗法。你可以想像一條街有好多電腦舖咁。
  • Government Policy (政府政策):政府可以提供稅務優惠、補貼,或者興建基礎設施,嚟吸引工業去特定地區。
  • Land (土地):有冇足夠同負擔得起嘅土地呢?有冇足夠空間起廠同埋將來擴展?
快速重溫

區位因素就係解釋點解某個工業會選址喺特定地方嘅原因。每個因素嘅重要性對唔同工業嚟講都唔一樣,而且隨住科技發展,佢哋嘅重要性亦會隨時間改變㗎!


第二部分:香港故事 — 從「香港製造」到珠江三角洲 (PRD)

我哋嘅起點 (1950年代至1970年代)

想當年,香港係一個製造業嘅巨頭嚟㗎!你嘅爸爸媽媽同爺爺嫲嫲可能仲記得,觀塘同荃灣嗰啲工廠日以繼夜咁生產紡織品、電子產品同塑膠花,供應全世界添!

點解係香港?
- 大量廉價勞工供應 (好多移民)。
- 優良嘅天然港口,方便交通
- 政府政策鼓勵商業發展。

大規模轉移:工業遷往珠江三角洲

由1980年代開始,情況開始有變。香港嘅工廠開始北移,去到珠江三角洲地區,好似深圳、東莞同廣州等城市。

呢次搬遷就係工業遷徙嘅經典例子 — 即係將工廠或企業由一個地方搬到另一個地方嘅過程。

點解佢哋要搬走?

  • 推動因素 (離開香港嘅原因):
    - 土地成本上升。
    - 勞工成本上升 (工資提高咗)。

  • 拉動因素 (吸引佢哋去珠三角嘅原因):
    - 平好多嘅土地勞工
    - 中國嘅「改革開放」政府政策,歡迎外來投資。
    - 龐大、積極嘅勞動力。
重點歸納

香港製造業遷往珠三角,係由經濟因素所驅動嘅。香港將重心轉移到服務業(好似金融同旅遊),而珠三角就成為咗「世界工廠」。


第三部分:個案研究一 — 中國鋼鐵工業

呢個係一個傳統嘅「重工業」嘅好例子。佢需要大量嘅原材料(鐵礦石、煤炭)同龐大嘅動力。佢嘅選址多年嚟都有好大轉變,正正說明咗區位因素嘅重要性係可以改變嘅。

第一階段:傳統選址

最初,鋼鐵廠都係建喺原材料供應地附近。例如,鞍山鋼鐵廠就建喺中國東北,嗰度煤炭同鐵礦石資源都好豐富。咁樣可以慳返好多運輸成本。

第二階段:選址變化

隨住時間推移,由於科技進步同政府規劃,選址嘅優先次序亦有所改變:

  1. 轉移到沿海地區:隨住科技進步,中國可以透過海路進口更高品質嘅鐵礦石。上海嘅寶鋼廠呢啲沿海地點就變得非常理想,因為佢哋有深水港(非常方便交通運輸),而且靠近沿海大城市(市場)。
  2. 轉移到內陸地區:出於戰略考慮,政府亦推動喺中國內陸興建部分鋼鐵廠,以幫助發展嗰啲地區。呢個就顯示咗政府政策嘅強大影響力。
  3. 靠近大城市嘅趨勢:而家,好多新嘅鋼鐵廠都選址喺主要城市附近,以便靠近鋼鐵嘅市場(例如用於建築同汽車製造)。
咩係工業慣性?

咁,如果一個地方唔再係最理想嘅選址,點解所有舊工廠唔會就咁搬走呢?呢個就係工業慣性。佢係指一個工業即使失去原有嘅區位優勢,仍然傾向留喺原來嘅地點。

你可以咁樣諗:你屋企喺同一個單位住咗30年。即使市中心有間更新、更好嘅單位,搬屋都係一件好麻煩嘅事!你喺嗰區有朋友,熟悉環境,而且搬屋成本又高。
對於工廠嚟講都係一樣:
- 搬遷成本非常高昂。
- 佢已經有完善嘅交通網絡同熟練嘅勞動力。
- 工廠已經喺現有嘅廠址上投資咗數十億。

重點歸納

鋼鐵工業顯示出主導區位因素嘅轉變:由原材料轉為交通市場政府政策工業慣性解釋咗點解一啲舊廠即使環境改變都仍然留喺原地。


第四部分:個案研究二 — 美國資訊科技(IT)工業

而家我哋嚟睇吓一個現代嘅「輕工業」或者「自由選址工業」。好似蘋果、Google同微軟呢啲公司,佢哋唔會生產笨重嘅貨品。佢哋嘅價值在於創意、軟件同設計。佢哋嘅區位因素同鋼鐵工業完全唔同㗎!

對於資訊科技工業嚟講,最重要嘅係咩?
  • 勞工質素 (人力資本):呢個係第一位嘅因素。佢哋需要受過高等教育、技術熟練同有創意嘅工人(工程師、設計師、程式員)。佢哋會選址喺可以搵到呢啲人才嘅地方,通常係喺頂尖大學附近。
  • 研究與開發 (R&D):靠近大學同其他研究機構對於創新同保持競爭力至關重要。
  • 集聚經濟:呢個對於資訊科技界嚟講係非常重要嘅!最著名嘅例子就係加州嘅矽谷。所有大型科技公司、小型初創企業同風險投資公司都聚集喺嗰度。咁樣就創造咗一個強大嘅生態系統,可以:
    - 好容易搵到熟練工人。
    - 公司可以分享諗法同服務。
    - 創造一種創新嘅文化。

有無留意到有啲咩唔重要呢?原材料、動力同製成品嘅運輸就無咁重要喇。你可以即時將軟件透過電郵傳送到世界任何地方㗎!

重點歸納

對於資訊科技呢啲現代工業嚟講,主要嘅區位因素係同人才同創意有關(熟練勞工、研究與開發),以及產業集聚嘅好處(集聚經濟),而唔係實體物資。


第五部分:走向全球 — 全球化與全新嘅生產模式

科技同全球化完全改變咗遊戲規則。全球化係指世界透過貿易同文化交流而變得日益緊密聯繫嘅過程。

多點生產與跨國生產

呢個意思係話,單一產品嘅唔同生產階段,會喺世界各地嘅唔同地方進行。一間公司可能會以跨國企業 (TNC) 嘅形式,喺多個國家營運。

我哋用iPhone嚟做一個完美嘅例子:
- 總部與設計 (研發):位於美國加州嘅庫比蒂諾 (Cupertino)。(需要高度熟練嘅設計師)。
- 零部件製造:零件喺唔同國家製造,好似日本、南韓同台灣 (呢啲國家喺特定科技方面有優勢)。
- 最後組裝 (工廠):主要喺中國進行。(需要大量非熟練、較平嘅勞工供應)。

呢種系統令公司可以利用每個地點嘅特定優勢(例如呢度有平價勞工,嗰度有熟練工程師)。呢個係全球化科技(通訊同運輸)進步嘅直接結果。

重點歸納

全球化令跨國企業可以將佢哋嘅生產工序分散到全球各地(多點生產)。咁樣就將高技術總部同研發嘅地點,同低技術製造工廠嘅地點分開咗。


第六部分:漣漪效應 — 工業轉變嘅影響

當工業搬遷,就會產生巨大嘅衝擊,影響每一個人。呢啲就係社會經濟同環境影響

對「舊」工業區嘅影響 (例如:美國、香港)
  • 經濟方面:工廠工人失業,因為工作機會都搬走咗。呢個可能導致整個地區衰落,有時被稱為「鐵鏽帶」。
  • 社會方面:工人可能需要再培訓,以便喺服務業搵新工。呢個過程可能好困難同帶嚟壓力。
對「新」工業區嘅影響 (例如:珠江三角洲、越南)
  • 經濟方面:巨大嘅經濟增長,創造數以百萬計嘅職位,以及引入新嘅科技同技術。佢可以令好多人脫貧。
  • 社會方面:就業結構嘅改變(更多工廠職位)。可能導致急速城市化,並對社會服務造成壓力。
  • 環境方面:工廠造成嘅空氣同水污染增加,同埋對自然資源帶嚟壓力。
可以點樣幫手?(紓緩問題)

政府同社會嘗試管理負面影響:

  • 勞工再培訓:為失業工人提供教育同培訓,幫助佢哋喺新興行業搵工(例如,教香港嘅工廠工人做物流或資訊科技工作)。
  • 完善社會保障制度:為失業人士提供失業福利同支援。
  • 發展其他工業:鼓勵新興行業嘅發展,好似香港重點發展金融、旅遊同專業服務業咁。

不過,呢啲措施可能成本高昂,而且需要好長時間先至會見效。呢個係好多國家都面對嘅重大挑戰嚟㗎。

最後重點歸納

工業選址嘅改變會產生贏家同輸家。佢哋為新地區帶嚟經濟機會,但同時可能導致舊地區出現失業同社會問題。透過再培訓同社會保障等措施嚟管理呢啲影響係至關重要嘅,但同時亦充滿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