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溫習筆記:環境議題
各位同學好!歡迎來到環境議題的溫習筆記。這個課題超級重要,不單止對你應付香港中學文憑考試(HKDSE)非常重要,更能幫助你了解我們身處的世界。我們將會探討地球面對的一些最大挑戰,由我們身處的城市問題,到影響全球的議題。我們會將所有內容拆解成簡單易明的部分。讓我們開始吧!
第一部分:建立可持續城市
香港這類的城市是很棒的地方,但它們卻面臨巨大的環境挑戰。城市如何在不損害環境的前提下,持續發展和增長?這就是我們將會探討的重要問題。
我們增長的城市有甚麼問題?—— 都市問題
當數百萬人緊密地居住在一起時,問題就會浮現。在香港,我們每天都見到這些問題:
污染:這不只是一個問題,而是多方面的!
來自交通和鄰近珠三角地區工廠的空氣污染、維多利亞港的水質污染、建築工程造成的噪音污染,以及我們丟棄的垃圾造成的廢物污染。交通問題:曾在中環遇上塞車,或擠進擁擠的港鐵車廂嗎?那就是交通擠塞。這是典型的都市問題,由太多人和車輛同時嘗試移動所引起。
房屋問題:香港以其摩天大廈聞名,但也因房屋問題而為人所知。問題包括缺乏可負擔的房屋,以及深水埗等地區老舊、破敗的建築物(這稱為都市衰落)。
都市擴張:這指的是城市向外擴展,侵佔鄉郊和自然棲息地。這是因為城市增長以騰出更多空間容納人口和工業而發生。
為甚麼城市會不斷增長?—— 都市增長的原因
城市不是偶然增長的。主要原因包括:
自然增長:當出生率高於死亡率時。
遷移:人們從鄉郊遷往城市尋找工作和更好的生活。
經濟發展:更多商業和工業吸引更多人。
快速回顧:主要都市化過程
都市化:越來越多人居住在城市的過程。
郊區化:人們從市中心遷往郊區。
都市更新/重建:重建和改善城市中老舊、破敗的部分。例子:灣仔的重建項目。
重大衝突:發展與保育
這是一個典型的拉鋸戰。發展商可能希望在一片林地興建新公寓,這會創造房屋和就業機會(發展)。但環保團體則會希望保護樹木和野生生物(保育)。要找到平衡點實在很困難。
想一想:我們應否在機場興建新跑道以促進經濟,即使這會損害中華白海豚等海洋生物?這些都是城市必須作出的艱難抉擇。
解決方案?可持續發展的概念
這是一個超級重要的關鍵詞!別擔心,它聽起來比實際簡單。
可持續發展意指在滿足當代人需求的同時,不損害後代(你的孩子和孫子!)滿足自身需求的能力。
類比時間!想像你有一大罐曲奇。
- 不可持續:你今天把所有曲奇都吃了。現在感覺很好,但明天就沒有了。
- 可持續:你每天吃一兩塊曲奇。你現在可以享用它們,而且未來仍然有曲奇。
一個可持續城市會透過平衡三方面來實現這一目標:健康的經濟、公平的社會和清潔的環境。
如何使城市更可持續?
更好的都市規劃:巧妙地設計城市。例如,興建像東涌這樣具備良好公共交通連接的新市鎮,使人們不需要經常駕駛。
環境保育措施:保護大自然。這包括設立郊野公園、更好地管理廢物(例如新的垃圾徵費計劃),以及減少污染。
活化城市:為舊區賦予新生命,例如將舊中區警署活化成大館藝術中心。
第一部分重點總結
發展中的城市面臨嚴重的環境問題,例如污染和交通擠塞。目標是實現可持續發展,即在經濟增長、社會需求和保護未來環境之間取得平衡。這涉及到智慧規劃和保育。
第二部分:消失的綠色冠層——砍伐森林
讓我們把視角從城市拉遠,看看世界上最重要的環境之一:熱帶雨林。它們很奇妙,但也正受到威脅。
雨林有何特別之處?
熱帶雨林是一個生態系統——由生物(例如植物和動物等生物部分)與非生物環境(例如陽光、泥土和雨水等非生物部分)相互作用而組成的群落。
它們以其複雜但脆弱而聞名。
複雜:它們擁有地球上最高的生物多樣性,數百萬種動植物物種相互連結。
脆弱:整個系統處於微妙的平衡中。大部分養分並不在土壤中,而是儲存在植物本身。這稱為快速的養分循環。當樹木被砍伐時,養分會流失,薄薄的土壤會被大雨沖走,整個系統可能會崩潰。
你知道嗎?雖然熱帶雨林只覆蓋地球表面約6%的面積,卻是全球超過一半動植物物種的家園!
問題:砍伐森林
砍伐森林是指大規模砍伐或清理森林作其他用途。在亞馬遜和東南亞等地方,這正以驚人的速度發生。
為甚麼會發生?(砍伐森林的原因)
記住縮寫詞HEAD:
H - 硬木伐木:砍伐紅木等珍貴樹木以出售作家具。
E - 經濟發展:政府清理土地進行採礦、興建水力發電水壩,以及修築道路。
A - 農業:清理土地種植農作物(如棕櫚油和大豆)或作牧牛場(飼養牛隻作牛肉用途)。
D - 居住(人口增長):清理森林以興建新的定居點和城鎮,以應付不斷增長的人口。
砍伐森林有甚麼影響?
影響巨大,包括本地和全球。
對氣候的影響:樹木吸收二氧化碳(CO2)。樹木減少意味著大氣中二氧化碳增加,這會導致全球暖化。這是全球性的影響。在本地,它可能導致降雨減少。
對生物圈(生物)的影響:動植物棲息地被破壞,導致生物多樣性喪失。許多物種滅絕。
對岩石圈(土壤)的影響:沒有樹根固定,土壤容易被雨水侵蝕,導致山泥傾瀉並破壞農地。
社會經濟影響:居住在雨林中的原住民失去家園和生活方式。然而,砍伐森林也能為貧困國家帶來就業和收入(這就是問題如此複雜的原因!)。
我們如何保護雨林?
這很困難,因為不同群體之間存在利益衝突(例如伐木公司、環保主義者與當地居民之間)。
一些措施包括:
可持續管理:以不破壞森林的方式利用它,例如選擇性伐木(只砍伐成熟樹木)而非皆伐。
植樹造林:種植新樹。
設立國家公園:通過法律保護森林區域。
生態旅遊:通過尊重和保護環境的旅遊,為當地人創造就業機會。
第二部分重點總結
熱帶雨林是複雜但脆弱的生態系統,受到砍伐森林的威脅。主要原因與經濟和農業發展有關。影響嚴重,全球氣候、土壤和生物多樣性都受到影響。解決方案需要可持續管理,並平衡不同群體之間的利益衝突。
第三部分:我們正在暖化的世界——氣候變化
這可能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大的環境問題。它與城市和砍伐森林都有關聯。讓我們來分解一下它是甚麼,以及它為甚麼會發生。
首先是基礎:天氣與氣候
它們很容易混淆!一個簡單的記憶方法:
天氣是指此時此刻或短時間內戶外發生的情況。「今天下雨又涼爽。」
氣候是指某地長時間(通常30年或以上)的平均天氣模式。「香港屬於炎熱潮濕的亞熱帶氣候。」
問題:全球暖化
全球暖化是指自工業化前時期以來,由於人類活動所觀察到的地球氣候系統的長期暖化。這不只是一種「波動」——證據確鑿:
全球氣溫上升:地球的平均氣溫一直在急劇上升。
冰川和冰蓋融化:極地和山區的冰正在迅速融化。
海平面上升:隨著冰塊融化和溫暖的海水膨脹,海平面正在上升,威脅沿海城市。
極端天氣頻繁發生:我們看到更強烈的熱浪、乾旱、洪水和強颱風。
主要原因:溫室效應加劇
想像地球被一層氣體毯子包裹著。這就是溫室效應,它是自然的,對生命至關重要!這些「溫室氣體」(如二氧化碳)截留部分太陽熱量,使我們的星球足夠溫暖以供居住。
問題是:人類活動正在使這層毯子變得更厚。我們正在釋放大量的額外溫室氣體。這就是溫室效應加劇。它截留過多熱量,導致全球暖化。
導致這種情況的人類活動:
燃燒化石燃料:這是最主要的!使用煤、石油和天然氣發電、用於工廠和交通運輸,釋放大量二氧化碳。
砍伐森林:正如我們所學,樹木減少意味著從大氣中吸收的二氧化碳減少。
農業:農業活動,特別是飼養牛隻等牲畜,會釋放甲烷,這是另一種強效溫室氣體。
本地問題:城市熱島效應
你有沒有留意到,像旺角這樣的市區總是比新界鄉郊感覺更熱?這就是城市熱島(UHI)效應。
它之所以發生,是因為:
深色表面:混凝土和瀝青比草地和樹木吸收和儲存更多的太陽熱量。
植被較少:樹木減少意味著遮蔭較少,植物蒸騰作用(植物釋放水蒸氣)帶來的降溫效果也較少。
廢熱:空調、車輛和工廠都會向城市空氣中排放熱量。
城市熱島效應是本地氣候變化,它疊加在全球暖化的影響之上,使我們的城市變得更熱。
我們能如何應對氣候變化?
這是一個巨大的全球問題,應對它需要所有國家之間的合作,這很難實現。
有兩種主要策略:
緩解:這意味著嘗試減少問題的成因。目標是降低溫室氣體排放。
例子:轉用可再生能源(太陽能、風能)、駕駛電動車、提高能源效益,以及種植更多樹木。適應:這意味著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和基礎設施,以應對已經發生或無法避免的氣候變化影響。
例子:興建海堤以防禦海平面上升、開發抗旱農作物,以及建立更好的極端天氣預警系統。
第三部分重點總結
全球暖化是地球的長期暖化現象,由燃燒化石燃料等人類活動導致的溫室效應加劇所引起。在本地層面,城市會經歷城市熱島效應。應對氣候變化需要緩解(減少排放)和適應(應對影響)雙管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