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溫習筆記:鍵合與結構
各位同學好呀!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鑽石超級堅硬,但鉛筆裡的「鉛」(其實是石墨啊!)卻軟趴趴的?又或者為什麼鹽能溶於水,金屬湯匙卻不能?這些問題的答案,都藏在化學中最基礎的概念之一:化學鍵合以及它所形成的巨型結構之中。
在這份筆記中,我們會深入探討原子之間三種主要的「黏合」方式,以及這些「黏力」如何產生各種性質獨特的物質。如果聽起來有點複雜也不用擔心;我們會用簡單的例子和類比為大家一一拆解。我們開始吧!
首先……為什麼原子會鍵合?
想像一下原子就像派對上的人。有些人喜歡獨處,而另一些人則拼命尋找伴侶以感到更穩定。在原子世界裡,那些「人氣王」──即非常穩定的,就是惰性氣體(例如氦、氖、氬)。為什麼它們會如此穩定呢?
因為它們擁有已填滿的最外層電子殼。大多數原子都需要在外層電子殼擁有8個電子才能達到穩定。這就是著名的八隅體規則。
因此,其他原子會通過失去、獲得或共享電子,來達到那個神奇的8個外層電子數。這個失去、獲得或共享的過程,就是我們所說的化學鍵合!
三種主要化學鍵合類型
1. 離子鍵合:慷慨的電子大贈送
想像一下你多了一張不需要的演唱會門票,而你的朋友卻非常想要一張。你把票送給他!你們兩個都因此感到快樂(或者說「穩定」了)。這跟離子鍵合的情況完全一樣。
離子鍵合發生在金屬和非金屬之間。
- 金屬原子失去其最外層電子,以達到已填滿的內層電子殼。當它失去帶負電的電子時,它會變成帶正電荷的離子,稱為陽離子。
- 非金屬原子獲得這些電子以補滿其最外層電子殼。當它獲得帶負電的電子時,它會變成帶負電荷的離子,稱為陰離子。
這些帶相反電荷的離子(正陽離子和負陰離子)現在像小磁鐵一樣,彼此之間產生強烈的吸引力。這種強大的吸引力就是離子鍵。它也被稱為靜電引力。
如何繪畫離子化合物的電子圖(例如:氯化鈉,NaCl):
1. 從原子開始: 繪畫一個鈉原子(Na),顯示其電子排佈(2,8,1),以及一個氯原子(Cl),顯示其電子排佈(2,8,7)。
2. 顯示電子轉移: 繪畫箭頭,顯示鈉原子最外層的一個電子轉移到氯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殼。
3. 繪畫所形成的離子:
- 鈉原子失去了一個電子,所以它變成Na⁺離子。它的電子殼是(2,8)。繪畫時,需在其周圍加上方括號,並將電荷寫在方括號右上方:[Na]⁺
- 氯原子獲得了一個電子,所以它變成Cl⁻離子。它的電子殼是(2,8,8)。繪畫時,需在其周圍加上方括號,並將電荷寫在方括號右上方:[Cl]⁻(請使用不同的符號,例如「x」,來表示轉移過來的電子,以示其來源)。
例子:氧化鎂 (MgO)
鎂(2,8,2)將其兩個最外層電子給予氧(2,6)。這會形成Mg²⁺離子和O²⁻離子。
注意!常見錯誤:
繪畫離子化合物電子圖時,學生經常忘記:
1. 在最終形成的離子周圍加上方括號 [ ]。
2. 將電荷(例如 ⁺, ⁻, ²⁺)寫在方括號的右上方。
3. 確保化合物的總電荷為零(例如,對於氯化鎂,你需要一個Mg²⁺離子和兩個Cl⁻離子才能形成MgCl₂)。
重點回顧:離子鍵合
- 發生在金屬與非金屬之間。
- 涉及電子的轉移。
- 形成正陽離子和負陰離子。
- 離子由強大的靜電引力結合在一起。
2. 共價鍵合:有福同享的結合方式
如果兩個朋友都想玩同一個遊戲,但誰也不想放棄它怎麼辦?他們就一起分享!這就是共價鍵合。
共價鍵合發生在兩個(或以上)的非金屬原子之間。它們都「渴望電子」,所以誰也不能直接從對方那裡奪走電子。於是,它們會共享一對或多對電子,以達到穩定的八隅體結構。
共享的電子對受到兩邊原子核的吸引,形成一個強大的共價鍵,將原子結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分子。
共價鍵的種類:
- 單鍵: 共享一對電子(例如:H₂、Cl₂、CH₄)。
- 雙鍵: 共享兩對電子(例如:O₂、CO₂)。
- 三鍵: 共享三對電子(例如:N₂)。
如何繪畫共價分子的電子圖(例如:甲烷,CH₄):
1. 繪畫外層電子殼: 繪畫中心原子碳(4個外層電子),以及四個圍繞它的氫原子(每個氫原子有1個外層電子)。
2. 共享電子: 將電子殼重疊,並將一個來自碳的電子和每個氫原子的一個電子放在重疊區域。這形成了四個單共價鍵。
3. 檢查八隅體規則: 現在,碳可以「數」到所有8個共享電子作為自己的,而每個氫可以「數」到2個共享電子(使其第一個電子殼填滿)。大家都穩定啦!
一個特殊情況:配位共價鍵
有時候,在一個共價鍵中,其中一個原子會提供全部兩個共享電子。這就是配位共價鍵。想像一下,就像你帶了遊戲機和遊戲去朋友家一起玩。你提供了所有東西,但你們都分享了樂趣。
例子1:銨離子 (NH₄⁺)
氨分子(NH₃)在氮原子上有一對未用於鍵合的電子(一對孤對電子)。一個氫離子(H⁺)沒有電子,它走過來。氮原子捐出其孤對電子,與H⁺離子形成一個新的共價鍵。整個結構現在帶正電荷。
例子2:水合氫離子 (H₃O⁺)
同樣地,水分子(H₂O)在氧原子上有兩對孤對電子。它可以捐出其中一對孤對電子,與H⁺離子形成H₃O⁺。
重點回顧:共價鍵合
- 發生在非金屬原子之間。
- 涉及電子的共享。
- 形成稱為分子的獨立單元。
- 可以是單鍵、雙鍵、三鍵或配位鍵。
3. 金屬鍵合:電子海洋
想像一下一排排整齊的籃球(即帶正電荷的金屬離子)。現在再想像一群孩子(即電子)在這些籃球之間自由地跑來跑去,同時把所有籃球固定在原位。這就是金屬鍵合的模型。
金屬鍵合存在於金屬中。金屬原子失去其最外層電子,形成一個由帶正電荷的金屬離子(陽離子)組成的晶格。這些電子不再束縛於任何單一原子;它們可以在整個金屬結構中自由移動。我們稱它們為離域電子。
金屬鍵是帶正電荷的金屬離子與周圍帶負電荷的「離域電子海」之間強大的靜電引力。這種獨特的結構解釋了金屬為何具有其特有的性質。
重點回顧:金屬鍵合
- 存在於金屬中。
- 由正金屬離子組成的巨型晶格。
- 周圍被「離域電子海」包圍。
- 通過正離子與負電子海之間的吸引力結合在一起。
從鍵合到巨型結構
這些鍵合方式的排列決定了物質的結構類型及其性質。你需要認識四種主要類型。
1. 巨型離子結構(或巨型離子晶格)
- 這是什麼? 一種由正離子和負離子通過強大離子鍵結合,規律地、重複地排列形成的立體結構。例子:氯化鈉 (NaCl)、氯化銫 (CsCl)。
- 性質與原因:
- 高熔點及沸點: 需要巨大能量才能克服所有離子之間強大的靜電引力。
- 僅在熔融或水溶液狀態下導電: 在固態下,離子是固定不動的。當熔化或溶解在水中時,離子可以自由移動並傳導電荷。
- 易碎: 如果敲擊晶體,離子層會移動。正離子被迫靠近正離子,負離子被迫靠近負離子。它們會互相排斥,導致晶體碎裂。
2. 巨型金屬結構
- 這是什麼? 由規律排列的正金屬離子在離域電子海中組成,並由強大金屬鍵結合的晶格。例子:銅、鐵、鎂。
- 性質與原因:
- 高熔點及沸點: 強大金屬鍵需要大量能量才能破壞。
- 良好的導電性及導熱性: 離域電子可以自由移動,在結構中傳導電荷(電力)或轉移動能(熱)。
- 具延展性及可塑性: 正離子層可以在不破壞金屬鍵的情況下滑動,因為離域電子仍在其中將所有東西結合在一起。這使得金屬可以被錘打成形(延展性),或被拉成線(可塑性)。
3. 簡單分子結構
- 這是什麼? 由獨立、分開的分子組成。在每個分子內部,都有強大的共價鍵。但在分子之間,卻只有稱為范德華引力的弱引力。例子:碘 (I₂)、二氧化碳 (CO₂)、水 (H₂O)。
- 性質與原因:
- 低熔點及沸點: 只需少量能量即可克服分子之間微弱的范德華引力。你並沒有破壞分子內部強大的共價鍵。
- 不導電: 沒有自由移動的帶電粒子(沒有離子,也沒有離域電子)。
- 通常柔軟且具揮發性。
超級重點! 對於簡單分子物質而言,熔點等性質取決於分子之間的力(弱),而不是分子內部的鍵(強)。這是一個非常常見的混淆點!
4. 巨型共價結構(或巨型分子結構)
- 這是什麼? 由大量原子通過無數強大共價鍵結合在一起,形成一個龐大的網絡。不存在獨立的分子。例子:鑽石、石墨、石英(二氧化矽,SiO₂)。
- 性質與原因:
- 非常高熔點及沸點: 你必須破壞數百萬個強大共價鍵才能熔化該物質,這需要巨大的能量。
- 不溶於水。
- 通常不導電: 電子被牢固地束縛在共價鍵中,不能自由移動……但有一個著名的例外!
特殊案例:鑽石與石墨(兩者均為碳的同素異形體!)
鑽石: 每個碳原子以共價鍵與四個其他碳原子連接,形成一個堅固的四面體網絡。這使得鑽石異常堅硬,並具有非常高的熔點。它不導電。
石墨: 每個碳原子以共價鍵與三個其他碳原子連接,形成扁平的六角形層。每個碳原子的第四個外層電子是離域的,可以在層之間移動。
- 各層之間由弱范德華引力維繫,因此它們可以互相滑動。這使得石墨柔軟,並成為良好的潤滑劑。
- 離域電子的存在意味著石墨可以導電。這就是為什麼它被用作電極的原因!
你知道嗎? 石英 (SiO₂) 是一種巨型共價結構,是沙的主要成分。當你在非常高的溫度下熔化沙子時,你就會得到玻璃!它的強度和高熔點歸因於其整個結構中強大的共價鍵。
總結與比較
這張表格非常適合溫習!它將我們所學的所有內容歸納在一起。
結構類型:巨型離子
粒子: 陽離子和陰離子
鍵合: 強靜電引力
熔點/沸點: 高
導電性: 僅在熔融/水溶液狀態下
例子: NaCl
結構類型:簡單分子
粒子: 分子
鍵合: 分子內部有強共價鍵,分子之間有弱范德華引力。
熔點/沸點: 低
導電性: 無
例子: CO₂,I₂
結構類型:巨型共價
粒子: 原子
鍵合: 強共價鍵網絡
熔點/沸點: 非常高
導電性: 無(石墨除外)
例子: 鑽石、石墨、SiO₂
結構類型:巨型金屬
粒子: 陽離子和離域電子
鍵合: 金屬鍵
熔點/沸點: 高
導電性: 有(固態及液態)
例子: Cu, Fe, Mg
今天的內容就到這裡啦!通過理解這四種結構,你就能夠預測和解釋幾乎所有你遇到的物質的性質。繼續練習繪畫電子圖,並將結構與性質聯繫起來。你一定做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