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溫習筆記:分子間作用力
各位同學好!歡迎來到關於分子間作用力的溫習筆記。請勿擔心這個課題聽起來很複雜——它其實就是關於分子如何「結合」在一起的原理。了解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它能解釋水為何是液體、冰為何會浮起來,以及為什麼有些物質的沸點比其他物質高。讓我們一同深入探討!
首先,快速重溫:為什麼有些分子像「磁鐵」(極性)
在討論分子之間的作用力之前,我們需要記起是什麼讓分子本身有點像微型磁鐵。這一切都歸結於電負性。
電負性只是一個專業術語,用來形容原子在共價鍵中吸引共享電子對的能力。你可以把它想像成原子的「拉力」。
當兩個「拉力」不同的原子形成鍵結時(例如:H和Cl),電子會被拉向較強的原子(Cl)。這會形成一個極性鍵,氯原子帶有少量負電荷(δ-),而氫原子則帶有少量正電荷(δ+)。
極性分子是整體帶有δ+端和δ-端的分子,就像一個微型磁鐵。當分子中的極性鍵不對稱(不均勻地)排列時,就會發生這種情況。水(H₂O)就是一個經典例子!
非極性分子則沒有整體電荷分離。這可能是因為它的鍵是非極性的(例如:Cl₂),或是其極性鍵對稱排列並互相抵消(例如:CO₂ 或 CH₄)。
快速溫習小提示
極性分子: 具有永久性的正(δ+)端和負(δ-)端。它們像微型磁鐵。例子:H₂O、NH₃、HF。
非極性分子: 沒有永久性的帶電端。它們是電中性的。例子:O₂、CH₄、Cl₂。
認識這些力:范德華力
這是我們第一種分子間作用力。它是分子之間較弱的吸引力的總稱。記住最重要的一點是,范德華力存在於所有簡單分子物質之間,無論是極性還是非極性分子!
它們如何在非極性分子中運作
這聽起來可能有點奇怪。如果非極性分子沒有電荷,它們又怎麼能互相吸引呢?這一切都與電子的隨機運動有關!
逐步解釋:
分子中的電子不斷移動。
僅僅由於偶然,在千分之一秒內,分子的一側可能會比另一側擁有更多的電子。這會產生一種暫時性的不平衡電荷,稱為瞬時偶極。
這個暫時性的偶極繼而會影響旁邊的分子,把它的電子推開,從而產生一個誘導偶極。
接著,在這兩個分子之間會形成一種非常微弱、短暫的吸引力。這種情況在所有分子之間每秒發生數十億次!
比喻:想像兩個人分別披著蜜蜂(電子)的毯子。如果一個人身上的蜜蜂突然湧向一邊,牠們可能會嚇到另一個人身上的蜜蜂也跑到牠們的遠端。在那一刻,兩個人可能會靠得更近一點!
它們如何在極性分子中運作
這情況相對簡單。極性分子本身就已經有永久性的δ+和δ-端。
一個極性分子略帶正電(δ+)的一端,自然會被鄰近分子略帶負電(δ-)的一端所吸引。
這被稱為永久偶極-永久偶極引力。
比喻:這就像一個裝滿微型條形磁鐵的盒子。它們會自然地排列,使一個磁鐵的北極指向另一個磁鐵的南極。
影響范德華力強度的因素
並非所有范德華力都一樣強。它們的強度取決於:
電子數量(分子大小): 分子的電子數量越多,其電子雲就越大。越大的電子雲越容易變形,形成更強的瞬時偶極。
經驗法則: 分子越大 = 電子越多 = 范德華力越強。
例子:鹵素的沸點隨着族往下而增加(F₂ < Cl₂ < Br₂ < I₂),因為分子變得更大。
重點提示:范德華力
范德華力是存在於所有簡單分子之間最基本、最弱的吸引力。它們隨着分子變大(電子增多)而增強。
特別的分子間作用力:氫鍵
氫鍵就像是永久偶極-永久偶極引力的強化版。它是最強的一種分子間作用力。請勿擔心,它並不是真正的共價鍵,它只是一種分子之間非常強的吸引力。
形成氫鍵的條件
氫鍵的形成,必須符合兩個條件:
分子必須有一個氫原子直接鍵合到一個電負性非常高的原子上。只有氮(N)、氧(O)或氟(F)才符合要求。
另一個附近的分子必須在氮(N)、氧(O)或氟(F)原子上擁有一對孤立電子對。
記憶小訣竅: 記住,氫鍵就是「FON」(發音類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