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學習筆記:可持續發展
各位同學,大家好!歡迎來到「可持續發展」章節的學習筆記。唔使擔心,即使呢個題目聽落好大、好複雜,我哋都會將佢拆解成簡單易明嘅部分。你可以想像吓,呢個主題係教我哋點樣喺今日享受美好生活嘅同時,亦要確保未來嘅人都可以做到同樣嘅事。總之,就係要對地球同埋對人,都聰明啲、公平啲啦!
第一部分:「可持續發展」係乜?點解要咁做?(理念)
核心理念:滿足當代人需要之餘,不損害未來
想像吓你屋企有個好大、好好味嘅蛋糕。你依家想食啲,呢個絕對係合理嘅!但你都要確保有足夠嘅蛋糕留俾你嘅細佬妹,甚至可能留到下星期嘅慶祝活動。你唔可以自己一個人食晒成個蛋糕。
可持續發展就係咁樣,只不過對象變成咗成個地球。聯合國提出嘅官方定義,值得我哋記低:
「既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同時不損害後代人滿足其需要的發展。」
簡單嚟講,就係要搵到一個平衡點。我哋用地球嘅資源(例如水、樹木同埋能源)嚟改善依家嘅生活,但要用得有智慧,咁樣未來嘅世代先至會有足夠嘅資源好好咁生活。
三大支柱:一個平衡術
要令可持續發展行得通,我哋需要平衡三個重要嘅範疇。你可以想像佢好似一張三腳凳咁。如果你攞走其中一隻腳,成張凳就會冧㗎啦!所以,三大支柱都必須堅固而且互相配合。
三大支柱係:
1. 環境保護: 呢個係要保持我哋嘅地球健康。即係要保護空氣同水源免受污染、保育森林同海洋,同埋照顧所有唔同嘅動植物(呢個就係生物多樣性)。
2. 社會公平: 呢個係要確保所有人都有良好嘅生活質素。即係話,每個人都應該有機會獲得教育、醫療、潔淨水源同埋成功嘅機會。目的係為咗所有人,而唔係淨係少數人,去建立一個公平公正嘅社會。
3. 經濟效益(繁榮): 呢個係指要有一個健康嘅經濟,令市民搵到工,企業可以蓬勃發展。但係,呢個發展模式絕對唔可以損害環境或者社會。重點係要達成長期嘅經濟成功,而唔係淨係為咗賺快錢而去污染環境或者剝削他人。
記憶小貼士!
記住三大支柱嘅一個簡單方法就係「三個E」:
Environment (環境) + Equity (社會公平) + Economy (經濟)
第一部分重點撮要
可持續發展唔單止係「環保」咁簡單。佢係一種平衡嘅方法,透過同時照顧我哋嘅環境、建立一個公平嘅社會,同埋建設一個強大嘅經濟,嚟確保當代同未來嘅人都能過上美好生活。
第二部分:可持續發展喺現實生活嘅體現(實踐經驗)
好啦,我哋已經了解咗理論。但可持續發展喺現實生活入面究竟係點樣㗎呢?不如我哋一齊睇吓國家、香港同埋其他地區嘅真實例子啦。
1. 低碳交通系統
係乜嚟㗎? 就係指以產生極少二氧化碳(一種主要溫室氣體)嘅方式運載乘客。
例子:
- 喺香港,港鐵系統就係一個好好嘅例子。佢效率超高,而且用電力運作,咁就代表路上嘅污染車輛會少啲。
- 喺我哋國家,高鐵網絡嘅發展將各城市用快速電動列車連接起嚟,大大減少咗搭飛機同駕車嘅需要。
點樣體現可持續性: 佢減少空氣污染(環境),為數百萬人提供實惠又方便嘅交通(社會),並透過高效運載人流嚟支持經濟活動(經濟)。
2. 可持續廢物管理
係乜嚟㗎? 就係要更聰明咁處理我哋嘅垃圾,而唔係一味掉晒佢去堆填區。
例子:
- 香港嘅「綠在區區」回收網絡同即將推出嘅都市固體廢物收費計劃,都鼓勵市民減廢、重用同埋回收。
- 好多城市依家都運用科技將廚餘轉化為沼氣,一種可再生能源。
點樣體現可持續性: 佢減少堆填區所需嘅土地面積並降低污染(環境),為社區創造更潔淨嘅居住環境(社會),同時亦可以喺回收同能源行業創造就業機會(經濟)。
3. 保護生物多樣性
生物多樣性係乜嚟㗎? 佢係指地球上所有生物令人驚嘆嘅多樣性 — 由最細小嘅昆蟲到最大嘅鯨魚,以及佢哋賴以生存嘅森林同海洋。
我哋做緊啲乜?
- 喺香港,我哋劃定咗郊野公園同海岸公園嚟保護自然棲息地同物種,例如中華白海豚。
- 喺我哋國家,我哋亦作出咗巨大努力去保護瀕危物種。大熊貓國家公園嘅設立就係一個好成功嘅例子,幫助佢哋擺脫滅絕嘅危機。
點樣體現可持續性: 佢保護大自然嘅微妙平衡(環境),為市民提供優美嘅自然空間去享受同學習(社會),同時亦可以支持生態旅遊嘅發展(經濟)。
4. 負責任的消費和生產
係乜嚟㗎? 呢個係關於改變我哋嘅習慣。佢指我哋喺消費時會思考買乜嘢,而企業亦會考慮佢哋生產嘅方式。
例子:
- 作為消費者,你可以選擇較少包裝嘅產品,避免使用即棄塑膠(例如飲管),同埋唔好浪費食物。
- 企業可以採用循環再造物料,減少工廠嘅能源消耗,同埋設計更耐用嘅產品。
你知唔知? 「惜食香港」運動係政府嘅一項倡議,旨在鼓勵全社區減少廚餘。
點樣體現可持續性: 佢有助保護自然資源(環境),可以為個人同企業節省金錢(經濟),並推廣一種對地球負責任同關愛嘅文化(社會)。
第二部分重點撮要
可持續發展其實無處不在!由我哋出行嘅方式、廢物管理,到點樣保護大自然同選擇消費,呢啲實際行動都正協助我哋建立一個更美好嘅未來。
第三部分:邊個有責任?係團隊合作呀!
咁,呢啲嘢應該由邊個去搞呢?簡單嚟講就係:所有人。喺本科,我哋將唔同嘅參與群體稱為持份者。持份者就係任何對某個議題有興趣或受其影響嘅個人或群體。對於可持續發展,我哋每個人都係持份者!
不同持份者嘅角色與責任
政府
角色: 規則制定者同埋大規劃者。
責任:
- 制定環境保護法律同政策(例如香港嘅塑膠購物袋收費)。
- 投資可持續發展嘅基礎設施(例如興建可再生能源設施)。
- 向公眾宣傳保育嘅重要性。
- 就氣候變化等全球環境議題,與其他國家合作。
商界
角色: 生產者同埋創新者。
責任:
- 採用更潔淨、更環保嘅生產流程(即係企業社會責任或CSR)。
- 減少營運產生嘅廢物同污染。
- 開發並銷售可持續產品(例如節能電器)。
- 確保員工獲得公平對待同有安全嘅工作環境。
教育界(學校與大學)
角色: 知識傳播者。
責任:
- 教導學生(例如你哋!)認識可持續發展。
- 進行科學研究,尋找環境問題嘅解決方案。
- 喺校園推廣綠色生活習慣(例如設置回收箱同節約能源)。
非政府組織 (NGOs)
角色: 監察者同社區倡議者。
責任:
- 提高公眾對環境議題嘅意識(例如綠色和平、世界自然基金會)。
- 組織社區活動,例如清潔沙灘同植樹。
- 監察政府同商界嘅行動,確保佢哋兌現承諾。
個人(即係你哋!)
角色: 日常生活嘅英雄。
責任:
- 實踐「3R」:減少使用、物盡其用、循環再造。
- 喺屋企節約資源:隨手關燈同節約用水。
- 作為消費者,做負責任嘅選擇:只買你需要嘅嘢同支持可持續品牌。
- 參與社區嘅保育活動。
記住呀,你哋每日細微嘅行動,積少成多,真係會帶來巨大嘅改變㗎!
快速重溫:常見嘅誤解
一個常見嘅誤解就係諗:「呢個係政府嘅問題,唔關我事。」正如我哋所見,呢個諗法係錯嘅!可持續發展係一個共同責任。 只有當每個持份者,由政府到每個個人,都盡力扮演好自己嘅角色,先至會成功。呢個係一場團隊合作!
第三部分重點撮要
推動環境保育同實現可持續發展需要團隊合作。政府制定規則,商界創新,教育界傳授知識,非政府組織倡議,而個人則每日付諸行動。每個人都扮演著至關重要嘅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