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溫習筆記:預算

哈囉!歡迎來到關於預算的溫習筆記。你可以把預算想成一家公司的財務作戰計劃。它對任何規模的企業來說都是一個關鍵工具。在本章中,我們將探討什麼是預算、為何它如此重要,以及企業如何運用預算來確保業務按計劃進行。別擔心這聽起來很複雜;我們會用你能夠理解的簡單例子來深入淺出地解釋!


1. 什麼是預算以及為何要編製預算?(預算的目的)

預算是為未來某個時期(通常是一年)所制定的財務計劃。它估計了一家公司的預期收入和支出。想像一下,這就像你和朋友計劃一個大型派對。你會預計自己有多少錢(收入),然後計劃要花多少錢在食物、飲料和裝飾品上(支出),這樣才不會手頭拮据!

企業編製預算有幾個重要原因。這裡有一個簡單的方法,可以用助記詞P-C-M-C來幫助你記住它們:

P - 計劃

預算促使公司提前思考並設定明確的目標。它回答了諸如「我們明年想賣出多少?」以及「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我們能在廣告上花多少錢?」等問題。

  • 簡單來說:這就像為一次旅程繪製路線圖。在開車前,你先決定目的地(目標)並規劃好路線(行動)。
  • 例子:一位咖啡店老闆編製預算,計劃明年開設新分店。預算將包括租金、裝修和新員工的估計成本,以及新店的預期銷售額。
C - 協調活動

大多數企業都有不同的部門(例如銷售部、市場部、生產部)。預算確保每個人都為實現相同的公司整體目標而共同努力。銷售部門的目標必須與生產部門實際能生產的數量相符!

  • 簡單來說:這就像指揮家帶領管弦樂團。預算確保所有部門(即演奏家)都能和諧地合作。
  • 例子:市場部獲批預算50,000美元用於一項旨在提高銷售額10%的推廣活動。生產部的預算隨後會增加,以購買足夠的原材料來生產多10%的產品。
M - 激勵員工

精心設計的預算為經理和員工設定了清晰、可實現的目標。當員工清楚知道對他們有何期望,且目標是切合實際的,這會是一個強大的激勵因素。達到或超越預算目標,可以帶來獎金和認可!

  • 簡單來說:這就像遊戲中的目標。有清晰的目標可以努力,會讓遊戲更有焦點、更令人興奮。
  • 例子:一個銷售團隊每月有銷售1,000件產品的預算目標。如果他們達成了,就能獲得團隊獎金。
C - 控制及評估表現

這是最重要的功能之一!經過一段時間後(例如一個月或一個季度),經理可以將實際結果預算數字進行比較。這有助於他們了解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出了問題。

  • 簡單來說:這就像檢查你的成績單。你將實際成績與目標成績進行比較,看看需要在哪些方面改進。
  • 例子:一家公司預算電費為10,000美元,但實際花費了12,000美元。通過將實際成本與預算進行比較,管理層可以調查為何超支。或許他們需要更節能的燈具。
第一部分重點總結

編製預算不僅僅是關於數字;它是一個重要的管理工具,用於劃 (Planning)、調 (Coordinating)、勵 (Motivating) 和制 (Controlling)。


2. 預算控制:優點與限制

預算控制是編製預算、將其與實際結果進行比較,然後採取行動糾正任何差異的整個過程。這正是我們剛才討論的「控制」部分。讓我們來看看它的用處和限制。

預算控制的用處(好處 👍)
  • 及早發現問題:通過定期將表現與預算進行核對,經理可以在問題(例如成本過高)演變成重大災難之前及早發現。
  • 改進決策:它為經理提供有價值的資訊,幫助他們做出更明智、更充分的決策。
  • 明確責任:它清楚地指明哪位經理負責預算的哪一部分。這提高了問責制。(例如:市場部經理負責廣告預算)。
  • 改進溝通:編製預算要求各部門之間相互溝通,從而改善了公司內部的協調和理解。
  • 鼓勵前瞻性思維:它促使經理思考未來,而不僅僅是日常問題。
預算控制的限制(壞處 👎)
  • 耗時且成本高昂:為一家大型公司編製詳細預算需要大量的時間、精力和人力資源。
  • 可能過時:商業環境變化迅速(例如原材料價格突然上漲)。六個月前編製的預算可能變得不切實際。
  • 可能引起衝突:各部門可能為了爭奪有限資源的更大份額而相互爭論,導致內部政治和不滿情緒。
  • 可能扼殺主動性:一些經理可能過於死板地遵守預算,拒絕在一個未經計劃但絕佳的意外機會上花錢。
  • 不切實際會打擊士氣:如果預算目標設定過高且無法實現,這可能會打擊員工的士氣,而不是激勵他們。
快速回顧

預算控制有用,因為… 它有助於發現問題、做出明智決策和明確責任。
但它有局限性,因為… 它可能成本高昂、過時、引發衝突,如果執行不當還會打擊士氣。


3. 當事情不按計劃進行時:預算差異

好的,你已經制定了計劃(預算),現在你正在查看實際發生的情況(實際結果)。兩者之間的差異就稱為預算差異

HKDSE 超重要提示:你只需要理解什麼是預算差異、其成因以及如何糾正。考試中,你無需計算預算差異!

預算差異可以是好消息,也可以是壞消息。

  • 有利差異(好消息 🎉):當實際結果比預算好時。
    例子:實際成本低於預算,或實際銷售額高於預算。
  • 不利差異(壞消息 😟):當實際結果比預算差時。
    例子:實際成本高於預算,或實際銷售額低於預算。
辨識差異的成因

僅僅知道存在差異是不夠的。一位好的經理必須調查其發生原因。讓我們看看一些常見的成因。

銷售差異的可能成因:

  • 銷售價格變動:公司決定提高價格,或者不得不提供意想不到的折扣。
  • 銷售量變動:公司售出的產品數量比計劃多或少。
  • 市場推廣成效:廣告宣傳活動比預期更成功(或更不成功)。
  • 競爭:新的競爭對手進入市場並搶走了你的一些客戶。
  • 經濟狀況:經濟蓬勃發展(人們有更多錢可花),或處於經濟衰退期。

成本差異的可能成因:

  • 材料價格變動:供應商提供的原材料成本上升或下降。
  • 勞工工資變動:公司不得不支付工人更多工資,可能是由於意想不到的加班費。
  • 效率或損耗:工人工作效率更高,使用的材料少於計劃(有利),或損耗比預期多(不利)。
  • 意外費用:機器故障,需要昂貴且計劃外的維修。
提出糾正措施(如何解決!)

找到成因後,經理需要採取糾正措施。這些措施應該與成因相符。

情境:出現不利銷售差異(銷售額低於預算)。

  • 如果成因是… 新競爭對手,則可採取… 推出新的市場推廣活動、改進產品或調整價格等措施。
  • 如果成因是… 廣告宣傳活動成效不彰,則可採取… 檢討市場推廣策略或聘請新的廣告公司。

情境:出現不利材料成本差異(材料成本高於預算)。

  • 如果成因是… 供應商提高價格,則可採取… 議價以獲得更優惠的價格,或尋找新的、更便宜的供應商(同時確保品質不受影響!)。
  • 如果成因是… 材料損耗過高,則可採取… 為員工提供更好的培訓,教導他們如何更小心地處理材料。
你知道嗎?

調查差異有時被稱為「例外管理」。這表示經理只將注意力集中在結果與計劃有顯著差異的領域(即「例外情況」),從而節省時間和精力!

常見錯誤要避免

一個常見的錯誤是沒有調查成因就提出解決方案。例如,如果銷售額低,僅僅說「增加廣告」可能就是錯的。如果問題實際上是你的產品質量下降了呢?你必須首先找出成因,然後提出適當的糾正措施。

第三部分重點總結

差異是預算與實際結果之間的差額。它可以是有利差異(好)或不利差異(壞)。關鍵的管理技巧是辨識差異的成因,然後提出具體的糾正措施來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