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FS溫習筆記:融資來源
大家好!歡迎來到「融資來源」的溫習筆記。別擔心,這個課題聽起來比實際更容易理解。這樣想吧:就像我們有時需要額外金錢購買新手機或去旅行一樣,企業也需要資金來開辦、發展和日常營運。在本章中,我們將探討企業獲取這些資金,即融資的所有不同方式。了解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選擇正確的資金來源可能決定企業的成敗。讓我們開始吧!
1. 融資的三大問題
當企業需要資金時,並非單純開口要錢那麼簡單。我們需要將可用的資金類型進行分類。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問三個關鍵問題:
1. 資金來自企業內部還是外部?(內部融資 與 外部融資)
2. 是借來的錢還是我們在出售公司的一部分?(債務融資 與 股權融資)
3. 我們需要資金的時間是短期還是長期?(短期融資 與 長期融資)
讓我們逐一拆解。這比你想像中更容易!
2. 內部融資 與 外部融資
這完全關乎資金的來源。企業是使用自己的「儲錢罐」,還是向其他人尋求幫助?
內部融資:使用企業自己的資金
這是指企業從自身的營運或從業主那裡產生資金。這就像你用自己的利是錢存款,而不是向父母要錢。
內部融資的常見來源:
保留盈利:這是許多企業的首要資金來源。這是公司決定保留並再投資於業務的利潤,而不是將其全數支付給業主。這就像企業為未來目標儲蓄自己的零用錢一樣。
業主資本:對於獨資經營或合夥經營等小型企業來說,這是業主投入業務的個人儲蓄,以開辦或幫助其發展。
內部融資的優點與缺點:
優點:
- 無須支付利息或還款:這是公司自己的錢,所以不需要償還。
- 維持控制權:業主無須放棄任何所有權或控制權予外界人士。
- 快捷簡便:資金可隨時動用,無需冗長的申請程序。
缺點:
- 金額有限:公司所賺取的利潤或業主擁有的儲蓄是有限的。這可能不足以應付大型擴展計劃。
- 機會成本:這筆錢原本可以用於其他用途,例如向業主支付股息。
外部融資:向他人尋求協助
這是指企業從業務以外的個人或機構獲取資金。這就像向銀行借錢或邀請新夥伴投資。
外部融資的常見來源:
銀行貸款:向銀行借入特定金額的資金,並在一段時間內連同利息償還。
發行股份:向投資者出售公司的所有權權益。
債權證:一種從投資者而非銀行獲取的長期貸款。
貿易信貸:從供應商處獲取貨物並稍後付款(例如,在30或60天內)。這是一種非常常見的短期融資形式!
外部融資的優點與缺點:
優點:
- 可籌集大量資金:讓企業能夠為僅靠內部資金無法負擔的大型項目提供資金。
- 獲得專業知識:新投資者可能會帶來寶貴的技能和人脈。
缺點:
- 成本高昂:通常需要為貸款支付利息,或與新業主分享利潤。
- 失去控制權:出售股份意味著原有業主對企業的控制權減少。
- 過程複雜:申請貸款或發行股份可能耗時且需要大量文書工作。
重點提示:內部融資 與 外部融資
內部融資是使用企業自己的資金(例如保留盈利)。它成本低廉,你可保留控制權,但金額有限。外部融資是從外界人士(例如銀行或新投資者)獲取資金。你可以籌集更多資金,但這會產生費用,並且你可能會失去部分控制權。
3. 債務融資 與 股權融資
一開始覺得難懂也別擔心! 這是其中一個最重要的概念。這關乎借錢與出售公司一部分的根本區別。
債務融資:借款人
透過債務融資,你借入資金並承諾稍後償還,幾乎總是需要支付利息。向你提供資金的人或銀行是貸款人,而不是業主。
例子:想像一下學生貸款。銀行給你錢用於教育,而你畢業後必須連同利息償還。銀行並不會擁有你未來事業的一部分!
債務融資的主要特點:
必須償還:本金和利息必須在指定日期前償還。
不會失去所有權:貸款人不會獲得公司的任何所有權或投票權。
利息是費用:貸款所支付的利息是業務費用,這可以減少公司需要繳納的稅款。
例子:
銀行貸款、銀行透支、貿易信貸、債權證。
股權融資:合夥人
透過股權融資,你將公司的一部分(股份)出售給投資者以換取他們的資金。這些投資者成為部分業主,亦稱為股東。
例子:你和朋友想買一個大薄餅。你們錢不夠,所以請另一位朋友分攤費用。作為回報,他們得到薄餅的一片,並對要甚麼配料有發言權。你不必「償還」他們,但他們現在與你共同擁有這個薄餅。
股權融資的主要特點:
無須償還:這筆錢不是貸款,所以不需要償還。
投資者獲得所有權:股東是業主。他們有權對公司事務進行投票,並獲得部分利潤(稱為股息)。
分享利潤:如果公司表現良好,你必須與所有股東分享利潤。
例子:
向新投資者發行普通股。
快速回顧:債務融資 與 股權融資
誰提供資金?
債務:貸款人(債權人)
股權:業主(股東)
需要償還嗎?
債務:是,連同利息。
股權:否,這是一項投資。
會失去所有權嗎?
債務:否。
股權:是,所有權被攤薄。
他們得到甚麼回報?
債務:利息支付。
股權:分享利潤(股息)及股份價值可能增加。
重點提示:債務融資 與 股權融資
債務就像一筆貸款。你現在得到資金,但你日後有法律責任償還。你保留全部所有權。股權就像獲得一個新合夥人。你得到無須償還的資金,但你放棄部分所有權和控制權。
4. 短期融資 與 長期融資
這種分類完全關乎時間範圍。企業需要這筆資金多長時間?
短期融資(通常在一年內償還)
這用於為企業的日常營運提供資金,亦稱為其營運資金。它有助於管理暫時性的現金流缺口。
例子:這就像你使用八達通卡支付日常開支,例如港鐵車費和購買零食。你為它增值,並將其用於小額、定期的需求。
目的:
- 購買將會迅速出售的存貨。
- 支付工資和電費。
- 彌補出售貨物與從客戶收到付款之間的空缺。
例子:
銀行透支、貿易信貸、短期貸款。
長期融資(通常在數年內償還)
這用於為大型、長期的投資或項目提供資金,這些項目將幫助企業在多年內發展。
例子:這就像申請按揭貸款購買一個單位。這是一筆巨額購買,你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償還,例如20或30年。
目的:
- 購買非流動資產,例如樓宇、機器或車輛。
- 資助大規模擴展到新市場。
- 為新產品的研發提供資金。
例子:
長期銀行貸款、發行股份(股權)、發行債權證(債務)。
重點提示:短期融資 與 長期融資
這裡的黃金法則就是配合原則:將融資的期限與資產的壽命相配合。將短期融資用於短期需求(例如存貨),並將長期融資用於長期投資(例如廠房)。
5. 如何選擇?選擇融資方法的主要原則
那麼,在這麼多選擇中,公司如何決定使用哪種方法呢?沒有單一的「最佳」方法。經理人必須仔細思考並考慮多個因素。我們可以利用C.A.R.E.這個詞語來記住這些因素。
C - 成本
融資將花費企業多少?這不僅僅關乎利率。
- 對於債務,成本是你必須支付的利息。
- 對於股權,成本是你可能需要支付的股息以及你放棄的所有權份額。
A - 金額及目的
需要多少資金,以及這些資金的用途是甚麼?
- 如果你只需要小額資金作短期用途(例如,支付供應商),銀行透支(短期債務)可能是最好的選擇。
- 如果你需要巨額資金來建造新廠房(一個長期項目),那麼長期貸款或發行股份(長期融資)會更合適。這正是配合原則的實際應用!
R - 風險
這種融資選擇會為企業增加多少風險?
- 債務融資對公司的現金流風險較高,因為利息和本金支付是固定的法律責任。如果公司經營不善,它仍然必須支付這些款項,否則可能會破產。
- 股權融資風險較低。如果公司沒有盈利,通常沒有義務支付股息。股東分擔回報和風險。
E - 對控制權的影響
現有業主會否失去對企業的控制權?
- 採用債務融資,業主保留100%的控制權。貸款人對企業的營運方式沒有發言權(只要定期還款)。
- 採用股權融資,原有業主的控制權會被攤薄。新股東獲得投票權,並可以影響重大決策。對於許多企業家來說,保留控制權極為重要。
常見錯誤要避免!
一個典型的錯誤是違反配合原則。例如,使用短期透支來購買一台將使用10年的新機器。公司將必須迅速償還透支,但機器只會在其10年壽命期間緩慢產生收入。這種不配合可能會導致嚴重的現金危機!
最後總結
太棒了!你已經學會了企業獲取資金的主要方式。只需記住融資的三種主要分類方式(內部/外部、債務/股權、短期/長期)以及做出正確選擇的C.A.R.E.因素。每個企業的情況都不同,所以最佳的融資選擇總是取決於具體情況。你一定做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