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歡迎嚟到「田制與政治興衰」嘅學習筆記!

同學你好!呢一章我哋會探討中國古代一個超級重要嘅概念:田制(即係土地制度)。你可能會覺得,土地制度聽落好悶,但其實佢就好似古代王朝嘅「生命線」!

喺一個以農業為本嘅社會,土地就等於今日嘅「飯碗」。點樣分配土地,直接影響到家家戶戶有冇飯食,國家有冇稅收,甚至決定一個朝代係興盛強大定係衰敗滅亡。所以,搞清楚田制,你就等於攞到一條解鎖中國歷史興衰秘密嘅鑰匙!一齊嚟睇下啦!


第一部分:概論 - 田制發展嘅特色

我哋會由宏觀角度出發,睇下由最早嘅井田制,到後來為解決問題而生嘅均田制,中間發生咗咩事。

1. 最早嘅土地規劃:井田制

想像一下,將一塊大田地用「井」字切開,變成九格,就好似玩緊 tic-tac-toe 咁。

  • 中間嗰格叫公田,由周圍八戶人家一齊耕種,收成全部上繳俾貴族(國家)。

  • 周圍八格叫私田,由各家自己耕種,收成歸自己。

呢個制度喺西周時期好流行,佢嘅核心精神係「土地國有」,即係所有土地理論上都屬於周天子。但隨住時代變遷(例如鐵製農具普及,生產力大增),呢個制度慢慢崩潰,土地開始可以自由買賣,一個新問題就出現喇。

2. 核心問題浮現:土地兼併

當土地可以自由買賣,會發生咩事?

就好似玩大富翁咁,有錢嘅人(地主、貴族)會越買越多地,冇錢嘅人(農民)可能會因為天災、疾病或者交唔起稅而被迫賣地。

結果就係:

  • 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有錢人嘅田地多到連成一片,窮人連插支錐嘅地都冇。)

  • 大批農民失去土地,變成要向地主租地耕種嘅佃戶,要交好高嘅租金,生活非常困苦。

  • 政府亦都好頭痛,因為土地集中喺少數唔使點交稅嘅大地主手上,政府稅收大減,國家變窮。

土地兼併係歷代王朝都要面對嘅「計時炸彈」。為咗拆彈,一個新嘅制度應運而生。

3. 新嘅解決方案:均田制

由北魏開始,去到唐代發揚光大嘅均田制,就係政府為咗對抗土地兼併而出嘅「大招」。

佢嘅核心理念同井田制有啲似,都係基於「土地國有」嘅概念:

  • 政府將無主嘅荒地,或者官地,統一分配俾合資格嘅農民耕種。

  • 農民死咗或者老咗,土地就要「還」返俾國家,再分俾其他人。

呢個制度嘅目的好清晰:就係要確保「耕者有其田」,唔會再出現大量無地嘅農民,從而穩定社會同增加國家收入。但係,呢個看似完美嘅制度,最終都走向崩壞。

[本節重點回顧]

田制嘅演變就好似一個循環:

井田制 (理想規劃) → 制度崩潰 → 土地兼併 (問題出現) → 均田制 (新解決方案) → 制度再崩潰 → 土地兼併 (問題重現)

呢個循環反映咗中央政府同地方豪強之間,為咗爭奪土地同勞動力而進行嘅長期鬥爭。


第二部分:深入研究 - 均田制與政治興衰 (北魏至唐中葉)

呢部分係我哋嘅重點!我哋要深入分析,到底均田制點樣直接影響一個政權嘅穩定同衰落。唔使驚,我哋會一步步拆解!

1. 土地分配與政權穩定 (均田制點樣令國家強大?)

均田制嘅成功,為政權帶嚟咗巨大嘅好處,主要體現喺三方面:

第一:農民安居樂業,社會穩定

  • 當每個農民都有田耕,有飯食,就唔會輕易鋌而走險去造反。(好簡單,有得食邊個想搞事?)

  • 呢個制度大大減少咗因為土地問題而產生嘅社會矛盾,社會自然就穩定好多。

第二:保證政府稅收,國家富強

  • 均田制同一個叫「租庸調制」嘅稅收制度係孖生兄弟,捆綁實行嘅。

  • 政府分地俾你,你就要承擔相應嘅義務:

    • :交穀物(地租)

    • :服徭役(為政府做嘢),或者交絹代替

    • 調:交絹或布(土產稅)

  • 因為政府直接控制住大部分農民(自耕農),所以可以確保穩定嘅稅收、兵源同勞役來源,令國家財政充裕,國力強盛。唐代初期嘅「貞觀之治」同「開元盛世」,就係建立喺呢個基礎之上!

[快速複習:均田制嘅黃金方程式]

$$\text{均田制 (分地俾農民)} + \text{租庸調制 (農民交稅)} = \text{社會穩定} + \text{國家富強}$$

簡單嚟講,均田制成功運作,就好似一部健康嘅人體:農民係細胞,土地係養分。細胞得到足夠養分,就會健康運作,身體(國家)自然就強壯!

2. 土地兼併與社會動亂 (均田制點樣玩完?)

可惜,花無百日紅。到咗唐代中葉,尤其係安史之亂後,均田制基本上就玩完喇。原因係咩?

均田制崩潰嘅原因:

  • 人口增長,土地不足:人越嚟越多,但地冇增加,政府已經冇足夠土地去分配。

  • 土地私有化缺口:例如種桑樹嘅「桑田」係可以繼承同買賣嘅。地主同官僚就利用呢啲漏洞,不斷收購土地。

  • 權貴破壞制度:皇室、貴族、官員同寺廟利用特權,霸佔大量土地,根本唔受均田制約束。

  • 戶籍混亂:好多農民為咗逃避賦役而逃亡(稱為逃戶),政府嘅土地同人口記錄變得唔準確,想分地都分唔到。

崩潰帶嚟嘅惡果:

  • 土地兼併問題重現:土地再次集中到大地主手上。

  • 農民生活困苦:大批自耕農破產,變返做佃戶,受地主嘅殘酷剝削。

  • 租庸調制崩潰:政府收唔到稅,因為好多農民唔再係直接向國家交稅,而係向地主交租。國家財政陷入危機。

  • 社會動亂爆發:當農民被逼到走投無路,大規模嘅農民起義就難以避免。唐代後期嘅黃巢之亂,就係喺咁嘅背景下爆發。

[常犯錯誤提醒!]

記住,唔可以簡單咁講「安史之亂導致均田制破壞」。應該係「均田制喺安史之亂前已經開始破壞,而安史之亂嘅戰亂同混亂,就徹底摧毀咗呢個制度嘅基礎(戶籍同土地記錄),令佢無法再實行。」

[本章核心總結]

呢條因果鏈一定要記熟,佢係理解成個課題嘅關鍵!

均田制成功 → 租庸調制有效 → 自耕農為主 → 國家富強、社會穩定 → 政治興盛


均田制破壞 → 土地兼併嚴重 → 佃戶為主 → 國家貧弱、社會動盪 → 政治衰亡


你知道嗎? (Did you know?)

中國嘅均田制影響深遠,連鄰國日本都向佢「抄功課」!喺公元7世紀,日本推行咗著名嘅「大化改新」,其中嘅「班田收授法」,就係模仿唐代嘅均田制,目的都係想加強中央集權同穩定國家財政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