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不敗」的未來:人文藝術學位為何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關鍵

當你為DSE作準備時,關於你未來的討論可能正越來越熱烈。你的父母、老師,甚至社交媒體動態,都可能充斥著關於JUPAS選科的建議。而在過去幾年,一個全新而強大的聲音加入了這場對話:人工智能。隨著ChatGPT能撰寫文章、Midjourney能創作藝術,你很容易感到焦慮並提出那個大哉問:「當機器能做這麼多事情時,哪個大學學位還會具備價值?」

許多香港人的直覺答案,一直都是傾向STEM(科學、科技、工程和數學)或商科——那些所謂「穩妥」和「實用」的選擇。但如果說在AI時代最具策略性的舉動是反直覺的呢?如果打造「AI不敗」事業的關鍵,不在於與機器在它們的條件上競爭,而在於掌握它們無法複製的技能呢?

這正是人文藝術學位強勢回歸之處。這些領域絕非「不切實際」,它們培養的正是未來在自動化世界中最有價值的核心能力。讓我們來深入探討原因。


AI革命:了解機器能做甚麼(和不能做甚麼)

首先,讓我們釐清一點:AI是一個極其強大的工具。它擅長處理海量數據、識別模式、自動化重複性任務,以及根據現有資訊生成內容。它能編寫程式碼、分析財務報告,甚至草擬一份基本的市場營銷計劃。對於任何邏輯性強、數據驅動,並遵循可預測結構的任務,AI都能徹底改變遊戲規則。

但關鍵在於:AI並不「理解」。它無法領會細微之處、文化或人類情感。它缺乏真正的創造力、同理心和道德判斷。

這樣想:AI就像一個效率極高的實習生,讀遍了圖書館裡所有的書,卻從未有過真正的對話。它能告訴你「是甚麼」,但在「為何」和「感受如何」方面卻深感吃力。這正是人類才能不僅能生存,更能蓬勃發展的空間。


人類無可取代的「操作系統」:人文學科鍛鍊出的4種核心技能

人文或藝術學位不僅僅是記憶歷史日期或分析經典文學作品。它是應對AI無法觸及的複雜、模糊和以人為本問題的嚴格訓練場。以下是你將培養出的核心「超能力」。

1. 批判性思維與語境智能

在一個淹沒於資訊(和錯誤資訊)的世界中,批判性評估資料來源、識別偏見並理解語境的能力至關重要。這是歷史、文學和文化研究等學科的基石。

  • 在課堂上:當你撰寫歷史DBQ(資料回應題)時,你並非只是重複事實。你正在綜合矛盾的資料來源、評估其可靠性,並建構一個細緻入微的論點。
  • 在職場上:這轉化為商業策略師能夠審視市場數據並理解數字背後的文化趨勢,或政策顧問能夠預見新技術的社會影響。

2. 同理心與以人為本的理解

為甚麼顧客會選擇一個品牌而非另一個?我們如何設計出人們真正會使用和欣賞的公共服務?這些問題的答案都源於同理心——理解並分享他人感受的能力。社會學、人類學和心理學正是這方面的「大師班」。

  • 在課堂上:學習不同的文化或社會結構,能教你從多個角度看世界,挑戰你固有的假設。
  • 在職場上:這是用戶體驗(UX)/ 用戶界面(UI)設計師打造直觀應用程式、營銷人員製作引起共鳴的宣傳活動,以及領導者建立包容且積極團隊的「獨門秘方」。科技公司正急切地招聘具備這些技能的人才,因為一個缺乏同理心的產品注定會失敗。

3. 創造力與應對模棱兩可

AI是基於現有數據進行訓練的。它能夠以新穎的方式組合想法,但無法從人類經驗和情感的基礎上創造出真正原創的東西。它也需要清晰的指令。另一方面,人類在道路不明朗時反而能表現出色。

  • 在課堂上:藝術系學生學習如何將抽象的感受轉化到畫布上。哲學系學生鑽研沒有單一正確答案的問題。這訓練你的大腦適應模糊性並開闢新道路。
  • 在職場上:這是企業家發現無人察覺的商機、創新者設計出突破性產品,以及創意總監塑造出能吸引大眾想像的品牌的技能。

4. 道德推理與說服性敘事

隨著AI工具越來越深入我們的生活——從招聘決策到醫療診斷——我們需要人類來引導它們。最重要的問題不再是「我們能否做到?」而是「我們『應該』這樣做嗎?」。

  • 在課堂上:哲學和法律訓練你建立邏輯嚴謹、符合道德的框架。文學和傳播學教你如何將事實、情感和價值觀編織成引人入勝的敘事,驅使人們採取行動。
  • 在職場上:這是AI倫理學家、在AI時代處理知識產權的律師,以及能夠為公司及其在社會中的角色闡明清晰且鼓舞人心的願景的領導者的領域。

從JUPAS選科到香港職場:這些技能助你走向何方

還在擔心人文學位在香港這個步伐急促的經濟體中找不到工作嗎?其實不然。對這些「人性化」技能的需求正迅速在各行各業中激增,包括最尖端的領域。

速覽:人文學科畢業生的真實職業
  • 用戶體驗(UX)研究員:社會學或人類學畢業生完全有能力訪談用戶,理解他們的痛點,並幫助科技公司開發更好、更人性化的產品。
  • AI倫理顧問:哲學專業的畢業生可與大型銀行和科技公司合作,制定負責任的AI政策,確保演算法公平透明。
  • 內容策略師:比較文學畢業生擅長為全球受眾打造引人入勝的品牌故事,管理從社交媒體宣傳到沉浸式數碼體驗的一切。
  • 公共政策分析師:歷史或政治與公共行政畢業生能分析複雜的社會議題,並就有效、以人為本的解決方案向政府機構提供建議。

DSE備戰期間如何建立你的「AI不敗」技能

好消息是,你不必等到大學才開始打下這個基礎。你的DSE練習就是完美的訓練場。關鍵是將心態從純粹的死記硬背轉變為積極的技能培養。

專業貼士:重新定義你的溫習模式

與其只是從你的DSE溫習筆記中吸收知識,不如把每一科都當作是培養特定「AI不敗」技能的「思維健身房」:

  • 歷史與中史:不要只學發生了甚麼。追問它為何發生。質疑資料來源。是誰寫的?他們的偏見是甚麼?這能培養你的批判性思維
  • 英國文學與中國文學:跳出劇情梗概。分析作者如何運用語言來營造情感並說服讀者。這能磨練你的同理心和說故事能力
  • 公民與社會發展科 (CSD):透過探索多重觀點來處理當代議題。這訓練你應對模棱兩可的情況,並欣賞多元視角。

這種更深層次的投入,正是現代教育科技旨在支援的。死記硬背可能很沉悶,而AI驅動的學習平台能讓技能發展變得動態而有效。例如,Thinka的平台提供大量題目,可根據你的水平調整難度。它推動你超越簡單的記憶,為你呈現需要分析和解讀的複雜情境。這種個人化學習確保你不是只為考試而準備——你正積極磨練那些將決定你未來成功的認知能力。

準備好看看AI如何幫助你建立獨特的人類技能了嗎?立即在AI驅動的練習平台開始練習,將你的考試準備轉變為為你的職業生涯「未來保險」。


你的未來屬於人類,而非機器人

選擇你的大學升學路徑是一個重大的決定,在一個重視效率和務實的城市,純技術學位的吸引力很強。但世界正在改變。隨著AI處理更多技術性和重複性的工作,對獨特人類技能——批判性思維、創造力、同理心和道德判斷——的需求只會不斷增長。

人文或藝術學位並非與未來脫節;它是引領未來的康莊大道。它賦予你一種多才多藝、適應力強且無法被自動化的思維模式。所以當你填寫JUPAS表格時,不要只問你想從事甚麼工作。問問你想成為怎樣的思考者、解難者和領導者。

讓你的未來「AI不敗」,並非要超越機器。它是投資於你自身的人性。而這是一個永不過時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