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小教室:時間的小幫手「了、著、過」
你好,各位小探險家!
今天我們要來認識三個非常神奇的中文字:「了」、「著」、「過」。它們就像是時間魔法師,加在動詞(就是表示動作的詞語)後面,就能清楚告訴大家這個動作是做完了、正在做,還是以前做過。學會它們,你的句子就會變得更清楚、更有趣喔!準備好了嗎?我們出發吧!
完成任務的小勾勾:「了」(le)
什麼是「了」?
你可以把「了」想像成一個完成任務後打的小勾勾 (✔️)。當你看到它出現在動詞後面,通常就代表這個動作已經做完了。
例如:
我吃飯。 (這句話只告訴我們「吃飯」這個動作)
我吃飯了。 (加上「了」✔️,就表示我已經吃完飯啦!)
「了」的用法
1. 表示動作已經完成:
- 妹妹喝完牛奶了。 (喝牛奶的動作結束了)
- 爸爸下班回家了。 (爸爸已經回到家了)
- 我做完功課了。 (功課已經完成了)
2. 表示情況有了新的變化:
- 下雨了! (剛剛沒下雨,現在開始下了)
- 春天來了! (冬天過去了,變成了春天)
- 我長高了! (我比以前更高了)
⚠️ 小心!別用錯了!
如果是一個每天、常常做的習慣,我們通常不會用「了」。
錯誤:我每天都吃早餐了。
正確:我每天都吃早餐。
「了」的重點筆記
了 (le) = 完成了!✔️
它告訴我們動作做完了,或者情況改變了。
正在進行的播放鍵:「著」(zhe)
什麼是「著」?
你可以把「著」想像成一個播放鍵 (▶️)。它表示一個動作正在持續進行,或者一種狀態一直保持著。就像電影正在播放一樣!
例如:
老師站著講課。 (老師「站」的動作一直在持續)
門開著。 (門「開」的狀態一直保持著)
「著」的用法
「著」通常放在動詞後面,表示動作或狀態的持續。
- 他笑著跟我說話。 (他一邊笑,一邊說話)
- 我躺著看書。 (我保持「躺」的姿勢在看書)
- 牆上掛著一幅畫。 (畫一直「掛」在牆上)
💡 你知道嗎?
「著」常常用來形容我們是用什麼方式做另一件事。在「他笑著跟我說話」裡,「笑著」就說明了他是用「笑」的方式在「說話」。是不是很有趣呢?
「著」的重點筆記
著 (zhe) = 正在進行中... ▶️
它告訴我們動作或狀態正在持續。
回憶相簿裡的郵票:「過」(guo)
什麼是「過」?
你可以把「過」想像成你的回憶相簿或護照上的郵票。它表示在過去的某個時候,你曾經有過做某件事的經驗。這件事現在沒有在做,但你以前做過。
例如:
我去北京。 (一個普通的句子)
我去過北京。 (這表示我以前曾經去過北京,這是我的一個經驗!)
「過」的用法
「過」放在動詞後面,表示曾經有過的經驗。
- 我看過這本故事書。 (以前看的,不是現在在看)
- 你吃過薄餅嗎? (問你有沒有吃薄餅的經驗)
- 我們學過這首詩。 (我們有學習這首詩的經驗)
「了」和「過」有什麼不同?
這是一個很棒的問題!它們都跟過去有關,但意思不一樣喔。別擔心,我們一起來看看!
吃了 (chī le):
意思是「吃完飯了」。強調「完成」這個動作,通常是剛剛才完成。
媽媽問:「你吃飯了嗎?」你回答:「我吃了。」
吃過 (chī guo):
意思是「有吃這種東西的經驗」。強調「經驗」,可能是昨天、去年,甚至是很久以前。
朋友問:「你吃過日本拉麵嗎?」你回答:「我吃過。」
「過」的重點筆記
過 (guo) = 以前的經驗 🖼️
它告訴我們以前曾經做過某件事。
總複習時間!
恭喜你!學完了三個時間魔法師!我們來快速複習一下吧!
了 (le) ➞ 像一個小勾勾 ✔️,表示動作完成了。
我做完功課了。
著 (zhe) ➞ 像一個播放鍵 ▶️,表示動作正在持續。
弟弟哭著找媽媽。
過 (guo) ➞ 像一本回憶相簿 🖼️,表示以前的經驗。
我去過海洋公園。
只要多讀、多寫、多練習,你很快就能成為運用「了、著、過」的小達人!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