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DSE 中國歷史溫習筆記:抗日戰爭

大家好!歡迎嚟到「抗日戰爭」呢個單元嘅溫習筆記。呢段歷史係中國現代史上一個極之重要嘅轉捩點,佢唔單止係一場保家衛國嘅戰爭,仲徹底改變咗中國嘅命運同國際地位。呢份筆記會用最簡單易明嘅方式,帶你逐步了解呢場戰爭嘅前因、經過同影響。唔使驚,我哋會將複雜嘅概念拆細,等你輕鬆掌握 DSE 嘅考核重點!


第一部分:戰火燃起 - 日本對東北及華北的侵略

喺全面戰爭爆發之前,日本已經一步步咁蠶食緊中國。我哋可以將呢個過程睇成一個「溫水煮蛙」嘅故事,日本就係不斷加溫嘅嗰一方。

1. 侵略的序幕 (1931-1936)

日本點解要侵略中國?簡單嚟講,當時日本內部由軍國主義者掌權,加上經濟大蕭條,佢哋好需要中國東北(當時叫「滿洲」)嘅資源,所以就搵藉口入侵。

  • 九一八事變 (1931年): 呢個係一切嘅開端。日本軍隊喺瀋陽附近自己炸毀咗一小段由佢哋控制嘅鐵路,然後嫁禍俾中國軍隊,並以此為藉口,侵佔整個東北三省
    記憶小貼士:可以想像成一個惡霸同學,自己整爛自己本書,然後屈係你做,再搶走你成個書包。呢個就係「九一八事變」嘅套路。

  • 一二八事變 (1932年): 為咗轉移國際社會對東北問題嘅視線,日軍又喺上海挑起戰火。雖然中國軍隊奮力抵抗,但最後都簽訂了對中國不利嘅停戰協定。

  • 成立「偽滿洲國」(1932年): 日本佔領東北後,為咗令統治睇落「合法啲」,就扶植清朝最後一個皇帝溥儀做傀儡,成立咗一個叫「滿洲國」嘅國家,但實權完全喺日本人手上。
    生活比喻:就好似你屋企俾人霸佔咗,個霸佔者搵你細佬做「一家之主」,但所有事都係個霸佔者話事。呢個就係「傀儡政權」。

  • 華北特殊化 (約1935年): 搞掂東北之後,日本嘅野心擴展到華北(即係北京、天津一帶)。佢哋想用各種手段,例如威逼利誘地方軍閥,將華北從國民政府嘅控制中分離出嚟,變成一個親日嘅緩衝區。

2. 全國抗日的轉捩點:西安事變 (1936年)

當時國民政府嘅領袖蔣介石,佢嘅政策係「先安內,後攘外」,意思係要先消滅國內嘅共產黨,然後先對抗日本。但好多人都覺得,國難當前,應該要槍口一致對外。

  • 事件經過:負責「剿共」嘅將領張學良同楊虎城,喺西安發動「兵諫」,扣留咗蔣介石,要求佢停止內戰,同共產黨合作,一齊抗日。
  • 重要結果:事件最終和平解決,促成咗「第二次國共合作」。從此,國民黨同共產黨表面上放低恩怨,準備組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為全面抗戰奠定咗基礎。

常見錯誤:有啲同學會以為西安事變之後,國共就變咗「好朋友」。其實唔係!佢哋只係為咗對抗日本呢個共同敵人而暫時合作,雙方仍然互相猜忌同競爭。

第一部分:重點回顧

日本侵略四部曲:
1. 九一八事變:佔領東北。
2. 一二八事變:進犯上海。
3. 偽滿洲國:建立傀儡政權。
4. 華北特殊化:企圖分離華北。
中國嘅回應:西安事變促成國共第二次合作,準備全面抗日。


第二部分:八年血戰 - 中國的全面抗日

由 1937 年到 1945 年,中國經歷咗長達八年嘅艱苦抗戰。呢場戰爭打得非常慘烈,但亦都展現咗中華民族不屈不撓嘅精神。

1. 全面戰爭的爆發:七七事變 (1937年)

七七事變(又叫盧溝橋事變)係全面抗戰嘅標誌性起點。日軍喺北京附近嘅盧溝橋演習,藉口一個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宛平城搜查,被中國守軍拒絕後,就發動攻擊。

呢件事嘅重要性:佢標誌住日本開始全面侵華,而中國亦都開始咗全國性嘅抗日戰爭

2. 兩個戰場,一個目標

第二次國共合作雖然成立咗,但國民黨同共產黨並唔係合併成一支軍隊,而係喺唔同嘅戰場各自作戰。呢個就係課程大綱所講嘅「國共兩黨既合作又獨立發展」

  • 正面戰場 (由國民黨負責): 國民黨軍隊係當時嘅正規國家軍隊,所以佢哋負責喺主要戰線同日軍打大規模嘅正規戰役,例如淞滬會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等。打得非常艱苦,傷亡慘重。
  • 敵後戰場 (由共產黨負責): 共產黨嘅軍隊(例如八路軍、新四軍)就深入日軍佔領區嘅後方,利用熟悉地形嘅優勢,開展游擊戰,破壞日軍嘅交通線、偷襲據點,令日軍疲於奔命。同時,共產黨亦都藉此機會擴大自己嘅根據地同影響力。

3. 日本策略的轉變

日本原本以為可以好快打贏中國,但中國軍民嘅頑強抵抗,徹底粉碎咗佢哋嘅美夢。於是,日本嘅策略亦都有所改變,呢個係 DSE 好重要嘅考點!

第一階段策略 (1937年起): 「速戰速決」
日本軍方當時誇下海口,話「三個月滅亡中國」。佢哋希望透過閃電戰,迅速攻佔中國嘅主要城市,迫使中國政府投降。

第二階段策略 (1938年後): 「以戰養戰」與「以華制華」
當「速戰速決」失敗後,日本就轉為長期作戰策略:

  • 以戰養戰:喺佔領區掠奪資源(例如糧食、煤炭),用中國嘅資源去支持佢哋繼續侵略中國。
  • 以華制華:扶植中國人做代理人,成立傀儡政權(例如汪精衛喺南京成立嘅政權),去管理佔領區同分化中國嘅抵抗力量。
第二部分:重點回顧

戰爭開始:七七事變。
中國戰略:國共合作,分為正面戰場(國民黨,正規戰)和敵後戰場(共產黨,游擊戰)。
日本策略轉變:由初期嘅「速戰速決」,轉為長期嘅「以戰養戰、以華制華」


第三部分:國際風雲 - 中國的國際關係

抗日戰爭唔單止係中國自己嘅事,到咗後期,佢更加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嘅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嘅外交努力同國際形勢嘅變化,對戰爭嘅最終勝利有好大影響。

1. 孤軍作戰的初期 (1937-1941)

戰爭初期,中國基本上係自己一個打緊。當時歐美國家正忙於應付德國嘅崛起,唔想得罪日本,所以對中國嘅援助非常有限。中國嘅處境就好似一個俾人欺凌嘅學生,周圍啲同學都只係敢怒不敢言,唔敢出手幫忙。

2. 扭轉乾坤的事件:太平洋戰爭爆發 (1941年)

真正改變局勢嘅,係 1941 年 12 月日本偷襲美國海軍基地珍珠港。呢件事直接將美國捲入第二次世界大戰。

  • 戰爭性質改變:中國嘅抗日戰爭,從此正式成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嘅一個重要戰區——「中國戰區」
  • 盟友出現:中國同美國、英國等國家正式結為同盟國,共同對抗日本、德國、意大利等軸心國。
  • 實質援助:中國開始獲得同盟國,尤其係美國,大量嘅物資同軍事援助,大大增強咗抗戰嘅實力。

3. 國際地位的提升

因為中國長期堅持抵抗日本,牽制咗大量日軍,為同盟國喺其他戰場嘅勝利作出咗巨大貢獻,所以中國嘅國際地位史無前例咁提高。

重要成就:

  • 廢除不平等條約:英美等國喺 1943 年主動廢除咗過往同中國簽訂嘅好多不平等條約。
  • 成為「四強」之一:中國同美、英、蘇並列為世界反法西斯「四強」,中國領導人蔣介石亦都參與咗重要嘅國際會議(如開羅會議)。
  • 奠定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席位:戰爭勝利後,中國憑藉喺二戰中嘅巨大貢獻同犧牲,成為聯合國嘅創始會員國之一,並且獲得咗安全理事會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嘅席位。呢個地位一直維持到今日!

Did You Know? 今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喺聯合國安理會擁有嘅否決權,其實個「位」就係喺抗日戰爭時期打返嚟嘅基礎上繼承嘅。呢場戰爭對中國嘅長遠影響,真係超乎你想像!

第三部分:重點回顧

初期:孤軍作戰,國際援助少。
轉捩點:太平洋戰爭爆發,中國成為同盟國一員,獲得大量援助。
戰後成果:國際地位大大提升,最重要係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


總結:抗日戰爭係一場艱苦卓絕嘅民族解放戰爭。佢嘅歷程由日本逐步侵佔東北、華北開始,以七七事變為標誌進入全面抗戰。喺八年抗戰中,國共兩黨既合作又鬥爭,最終喺國際形勢轉變、同盟國參戰後,迎來勝利。呢場戰爭不單止為中國帶嚟主權嘅完整,更重要係為中國喺戰後世界格局中爭取到一個重要席位。希望呢份筆記可以幫到你理解呢段重要嘅歷史!加油溫習!